用古代汉语翻译西方文学作品的第一人是谁?

林舒

林纾(1852——1924),福建闽侯人,祖籍钦南,本名芦伟,号冷鸿生。出身贫寒,后来被岳父资助上学,又是秀才又是举人。1898年春,他去北京参加考试,参加了维新运动,和朋友们写了一封信,要求变法。落魄后回到福建继续从事改革活动,提倡女学、自然足,改善社会条件。之后去了杭州教书。1902年赴京,在史静大学堂编译局工作。1909升任文科院长,1913辞职。1915应徐叔石要求,在诚志中学任教,主持文学函授学校。自辛亥革命以来,林宪逐渐趋于保守。在新文化运动中,他反对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晚年专门从事翻译和绘画。

林纾是中国最早翻译西方小说的人。早在1898,他就用古文翻译了法国大仲马的《巴黎茶花女》,在1901,他还翻译了石火的《黑奴徐天录》。此后,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小说,他为中国翻译了180种(281卷)西方文学作品。他去世后,15篇翻译短篇小说出版,17篇未出版。在180多种译文中,重要的有40多种,如《伊索的食谱》、海格隆的《边音传》、达利的《鲁滨逊漂流记》、司各特的《十字军英雄》、史蒂文·T的《天方夜谭》、狄更斯的《贼史》、大仲马的《蟹莲公主》。林贤不借外语。他的译文由别人口述,他用中文编译。虽然不完全符合原著,但他能用丰富多彩、细腻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使西方文学更适合中国读者的心理需求。林宪也是第一个用古代汉语写小说的作家。除了大量的翻译,他还有《芦伟诗集》、《芦伟文集》、《续集》、《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