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技术

记录声音并还原成声音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即机械记录、光记录和磁记录。

机械录音就是把声音变成机械变化。也就是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波形,通过钢针或其他材料制成的针记录在记录体上。1877年,爱迪生在研制电话中继设备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研究发明了留声机。记录技术就是在这种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录音体已经从爱迪生留声机的圆柱形改成了圆盘形的唱片,但是仍然使用机械录音的方法。

光学记录是将声音的强度变化转化为光的亮度变化并记录在胶片上的一种记录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胶片记录。第一个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是鲁默。1905年,他成功发明了将声音的振动转化为光的变化的方法。法国人名册紧随其后,立即开始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有声电影的研究,并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研究未能取得进一步进展。直到1923年,一个美国人弗雷德把他在1907年发明的电子管应用到电影的录制装置上,才使这种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直到现在,这种方法基本上被用于电影录制。薄膜的一面有一条很窄的长条用来记录声音,叫做声带。声带有两种。一种是把声音的强弱变成光的强弱,把明暗的变化印在胶片上,这种叫强度型。另一种是将声音的强度变化转化为光的振动,将光的波形印在胶片上,形成不同规格的正方形,称为面积型。

磁记录是将声音转变为磁变化,然后记录在磁铁上的一种记录方法。现在的录音机一般都用这种录音方式。1898年丹麦人波尔森发明了磁记录。波尔森发明的磁带录音机,最初是用钢丝作为录音体的。他将钢丝系在与麦克风相连的电磁铁上,快速旋转,使钢丝不断被电磁铁磁化。这样电磁强度就会随着麦克风的声音而波动,在钢丝上形成相应的磁性变化。回放时,只需再将钢丝缠绕在电磁铁上一次,就会产生与录制的声音相对应的电流,推动耳机发声。1900年,波尔森在巴黎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录音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能把声音转换成电流的装置,波尔森的录音机只能把莫尔斯信号转换成磁变,录在铁丝上。但他发明的原理却成了今天所有录音机的基本原理。1932年,英国根据波尔森原理首次制作出钢丝磁录仪,并在英国广播公司投入试用,播放国王乔治五世的圣诞祝词。

1935年,德国Telephongen公司和法国Ban公司发明了涂有磁性氧化铁的纸基磁带,录音机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首先使用录音机来录制和编辑广播节目。二战后,美国等国获得德国技术,开始生产录音机。他们把录音机换成了三头。当磁带依次通过每个磁头时,第一个磁头可以擦除磁带上原来记录的内容,第二个磁头用于记录,第三个磁头用于播放。现在的家用录音机一般只有两个磁头。除了擦除头,还有一个集记录和回放两种功能于一身的磁头。大多数录音机采用的记录方法是1938年水镜等人在日本发明的交流偏磁记录原理。为了使胶带更加耐用并逐渐向小型化发展,开发了以聚酯合成树脂为基材的胶带,取代了原来的纸基材。就这样,录音机不断向小型化发展,国产录音机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普及。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录音机已经开始向数字化发展。这款数码录音机的音质比普通CD更好,可以录可以放,是一款性能更完美的音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