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成熟的父亲——苏大强

在解读苏明玉和苏大强的关系时,陈瑶说:她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父亲,她觉得父亲不是一个可靠的人。有时候她把他当孩子,有时候她想依靠父亲却知道不能。

在这段时间里,观众还讨厌一位父亲苏丽珂·达强。

大家都有这种感觉,是因为苏大强人格发展水平低,是一个不成熟的父亲。

1.有事情发生时避免

孩子小的时候,他老婆骂明玉,他就看报纸上厕所。明成跟他妈耍流氓,他就低着头去摘菜,完全置身事外。

心智不成熟的人往往比较焦虑,情绪激动时很难理性思考,客观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以当他的情绪被激起时,他无法支持或控制自己的孩子,他会选择逃避,难以面对。

2.不具备处理冲突的能力

明成打了明玉,面临起诉的时候,丽丽和公婆都在跑来跑去的担心,他却一直回避,只无奈的摇头告别:我无能为力。

明玉在医院受伤了,他被迫去医院探望,他也不关心明玉的伤势,更不理解女儿被哥哥打伤时的伤心和愤怒。最后他把问题推给了明玉:明玉太厉害了。

心智不成熟的人,不知道如何分析现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相反,他会忽略或曲解事实,把责任推给别人。

3.没有看到别人的能力

明哲经济不宽裕,几乎看不出来。吴菲不是一个人带着孩子卖旧房,看到新房前跑后的辛苦,根本看不到。他想的都是自己,只想买自己喜欢的大房子,过上舒适的生活。

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看不到别人的需求和现实。他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4.缺乏同理心

明成打了丽丽,他被明哲拖到公婆家。他很困惑,不知所云地说了些什么。最后他责怪丽丽,惹得公婆大怒,把他赶出家门。一回到家,他就想着买一张自己喜欢的桌子。

心智不成熟的人,对别人的感受漠不关心。他无法想象别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更谈不上产生共鸣。

5.角色倒转

他躺在地上,说想喝手磨咖啡;他被骗了钱,不吃不喝,想死;他要住新房,他要的各种条件都要孩子满足;如果心情不好,马上给儿子回电话。一有事,他就离家出走;让明哲留在家里照顾他,而不是回美国。

在这些情况下,亲子关系发生了逆转,他渴望孩子的关注和安慰,把孩子变成父母来满足他的需求,就像他小时候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这些一样。

这样生活了一年之后:

长子的婚姻面临解体。

二儿子婚姻的解除。

女儿的恋情几乎解体。

三个孩子充满了强烈的紧张和冲突,关系疏离纠结。每个人都深陷痛苦,无法逃避。

剧情在他得了哈莫氏症的时候发生了变化,记忆力受损,性情大变。

1.他有看孩子的能力。

他和明玉一起吃牛排,叮嘱她社交的时候不要喝太多,要注意身体。

他告诉明成不要给他买房,把丽丽带回来就是给他爸爸挣面子。

分割遗嘱时,他考虑到自己三个孩子的现实,把钱留给了最需要的明诚。

他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承担责任的勇气。

他去公婆家道歉,诚意满满。

他隐瞒了病情,不想打扰远在他乡的女儿或两个儿子。

在记忆的迷茫中,他回来给明玉买了一套中考练习题,瞬间变成了一个充满父爱的形象。

以及现实生活中这种变化的可能性,

非常非常小。

阿尔茨海默病有时会改变人的性格,但大多数会变得更糟:易怒、偏执、古怪、情绪不稳定等等。这出戏不会有什么变化。

更重要的是,苏大强自身的人格发展水平不成熟,心理发展水平停留在婴儿期的状态,也就是武志红所说的:巨婴。

他的很多行为思想都超出了他个人的意识控制,他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所以没办法说他会做出改变。

导演和编剧给了这部电视剧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团圆结局。

或许是因为不成熟父母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幻想:父母最终会变心,会表达对自己的爱。

现实中,太以自我为中心的父母往往会拒绝自己应该承担的所有责任。相反,这些父母可能沉浸在自己治愈的幻想中,期待孩子弥补自己童年的不足。

原著中的结局:大儿子在美国小家里,小儿子失踪。苏明玉把父亲送到海边别墅居住。

最后她说,亲情是挑不出来的。让我们像水一样淡淡的交流。我们不抱太大希望,互相讨厌。做好自己该做的,她和石东坡就幸福了。

这才是更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