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美国户籍政策的变化
6月18日,全世界的神经都高度聚焦在苏格兰公投这一充满变数的政治事件上。苏格兰独立公投中有资格投票的选民包括居住在苏格兰的英国公民、欧盟公民和65,438+06岁及以上的合格英联邦公民,居住在苏格兰以外的苏格兰人没有投票资格。我们暂且不分析这个事件的博弈,我们英国公民好吗?、?欧盟公民?、?英联邦公民?这三种户籍的和谐存在对于欧盟户籍政策的整合是相当可观的。在大洋彼岸,三个月前,当美国国会的移民改革处于停滞状态时,纽约的州议员们正在考虑通过他们在6月16日提出的《纽约故乡法案》,该法案将为中国的一些非公民居民和无证移民提供公民权利。
英国已经取消了?户籍制度,落户制度?作为英国的户籍政策,出现于1662年,前后经历了近300年,于1948年废止。这种户籍制度是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因为城市中大量的贫困人口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4和15世纪农奴制解体期间,圈地运动?让农民无地可种,没有经济来源的穷人只能进城找工作。
但当时城市经济没有现在发达,不可能接受那么多农民进城。因此,城市中的流浪者数量大大增加了。
城市流浪者的增加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15世纪后的近200年间,发生过多次社会骚乱。而且农民离开土地导致粮食大量减产,耕地不足,粮价也大幅上涨。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穷人出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政府颁布了著名的?定居法?。这条法律将异地居住权,尤其是大城市的异地居住权与财富挂钩。?年房租在10英镑以下的外来人口?你可以被送回原籍,在那里有工作并不是获得定居权的理由。?定居法?引进后,贫困人口不能再因为找到工作就在城市落户。
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定居法?它阻碍了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自由流动,阻碍了资本家招募合适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同时,该法案增加了穷人的负担,消耗了国家维持法律实施和缓解贫困的资源,却使贫困现象更加顽固。工党是1948年制定颁布的吗?国家援助法?这部法律的颁布,使人们对扶贫的认识从感性转变为理性;政府机关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科学化。现在高度城市化的英国,连实际的户籍管理都没有,更不用说身份证制度了。经常出国的英国人会有一本英国护照,而在工作日,英国人会用自己的银行卡或汽车驾照来代替身份证明。
根据2013的统计,德国人口为8500万,人口超过1万的城市只有柏林、汉堡、慕尼黑和科隆。德国超过一半的人口分布在不超过65438+万人的中小城市,其中2600万人居住在人口不足2万的小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的城市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所以德国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化小国。德国户籍依靠的是法律基础,不同的州有自己的登记法。
联邦政府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市县政府的户籍局负责户籍事务,如户口登记、购房许可、社区治安、婚姻登记和死亡登记等。
科学合理是德国户籍制度的特点。首先,德国有完善的户籍制度。居民身份证法是在20世纪50年代户籍管理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多次修改,户籍法律法规得到了完善。此外,各州可以在不违反联邦户籍条例的情况下,指定自己的户籍政策。三联的户口登记表由居民和新老居住地政府归档保存。其内容相似,易于管理。其次,德国的户籍管理功能清晰简单。户籍管理属于内政部,不属于警方。内政部分为联邦、州和地方机构。
联邦和州政府内务部门负责协助立法、户籍管理、户口登记和发放身份证;当地户籍机构的职能包括发放护照、发放税卡和回答社区内机构或个人的询问。德国实行户口自由迁移政策,按居住地申报户口,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没有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之分。居民凭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办理迁入迁出手续。最后,德国公民较高的法律意识,加上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间发展均衡,社会福利体系健全,舆论氛围良好,种种因素都促进了公民自愿申报户籍。
纽约州出台新户籍政策吸引人才。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人口仍在高速增长的发达国家,这使得美国的国力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势头。美国国民的迁移是其人口变化的特点,也是户籍政策制定的参考。自2000年以来,美国南部人口增长加快,原因是各州税率不同,消费水平不均衡,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从东西海岸搬到房价和生活费用更低的内陆地区。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的许多人迁移到了南部,而其他地区的许多人迁移到了东北部、中西部和南部。由于国内人口和移民人口的迁入,华南地区人口在5年内增长了近9%。美国的人口增长并不集中在沿海城市,而是集中在南部、西南部和中西部各州。人口增长的区域从大城市转移到小城市和边缘城市。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户籍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在美国早期和成熟的城市化进程中,85%以上的人口已经居住在城市。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向心城市化阶段和分散化阶段。第二,促进人口郊区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和退休人员的增加,以及地价上涨、污染和犯罪等因素导致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大量人口从市区迁移到城乡兼顾的郊区,出现了反城市化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郊区化的势头更加强劲,对美国整体人口分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统筹大中小城市迁移,实现城市人口的均匀分布。在反城市化达到顶峰的70年代,美国中小城市发展非常繁荣,而大城市大多处于停滞萎缩状态。城市人口规模结构重心向中小城市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