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沿革
1,故宫博物院的奠基之作——紫禁城:
明朝第三任皇帝朱迪夺取皇位后,决定迁都北京。他于公元1406年开始修建宫殿,并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完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清朝,1924年,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驱逐出宫。
2.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和开放:
1911辛亥革命胜利后,清政府宣布退位,皇宫本应完全收归国有。但根据当时临时革命政府拟定的“打扫房间优惠条件”,允许溥仪暂时住在皇宫紫禁城,即紫禁城后面的后卧室。
当时政府决定将热河宫和盛京故宫的文物移到故宫前半部分,并在1914建立了古物陈列馆。
3.故宫博物院中央政府接管:
公元1926年,和易培基被段政府通缉,被迫离京。清皇室致函沃爵福,要求溥仪归还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生存受到威胁,临时董事会和理事会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维修协会,以支持危机。
1927年9月,张控制的政府宣布成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强行接管故宫博物院。国民革命军北伐于1928结束。6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故宫博物院。
4.故宫文物南移,一分为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领土,1931九一八事变后,形势危急。1933年,易培基被诬陷辞职。马恒接任了院长一职。
同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不被战争破坏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采取文物南移避敌的策略,选择最好的装箱南移,并在南京设立文物仓库,设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馆。
2月至5月,1933、13427箱、64包文物、图书、档案先后分五批选送到上海,再到南京。
5、建筑维修和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杂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上世纪50年代初,数百年来从皇宫中清除的垃圾达到25万立方米,从此医院焕然一新。故宫博物院制定了保护为主、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筑维修方针。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破旧、漏雨和濒临倒塌的大厅和城堡得到了修复,并用油进行了装饰,使它们更加辉煌。院内所有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防雷设施,投入巨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供水网络,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