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图书馆旧址历史
先进知识分子组织的“贤信社”
清末庚子之变后,新思潮遍布全国。为了使村民获得新的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同盟会会员、留日学生村福清等先进知识分子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和顺发起并组织了“咸新闻社”。
购买了一批新的知识书籍作为公共书籍供俱乐部内外的人阅读和借阅,这在这个偏远的小城还是第一次。民国初年,旅居缅甸的顺籍青年村中泰、、贾、李秋农在缅甸瓦城组织了一个以发展家乡文化为宗旨的“青年俱乐部”。不久,基督教青年会发展到家乡后,在1924创办了“书报社”,从上海等地订购了一些书刊杂志,供乡亲们阅读。
从上海到云南边疆,发送的消息因交通不便已成为史料,于是他们改变了水路到缅甸的运输路线,再由商队沿古西南丝绸之路经八莫运到腾冲,最终到达读者手中。当时学者杨策贤先生为书报题了一副对联:
书广自云,
李向海外开团报到。
对联也反映了当时来之不易的书报。即便如此,与从中国走旱路相比,也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书报的创办,颇得老乡赞赏。1925年,“基督教青年会”改组为“崇信会”。随着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影响和作用与日俱增,书报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1928年,崇信会将书报馆扩建为图书馆,以旧贤信社为址。
一经国内外宣传,捐赠图书资料达到高潮。现在有一些珍贵的古今大型书籍,如《二十四史·五应堂藏宝》、《云南通志》、《九通全书》、《续藏经》、《四系》、《万友图书馆》、《汉书》等。如果有遗嘱捐,父子同时捐,兄弟一起捐,夫妻一起捐,情节很感人。1938在博物馆建馆10周年之际,在旧址重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中西阁,一座南北向的两层木质建筑,前面延伸出两座半六角形的亭子,被认为是当时最独特新颖的建筑形式。房子前面是一个宽敞的花园。园外建有三孔平顶牌坊,其额嵌有李世曾《文化之天津》一书的石刻,主牌坊头悬有胡适书《和顺图书室》的木匾。古老的拱形大门被用作大门。
1994年,和顺图书馆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和顺图书馆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在博物馆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在省县两级领导的支持下,在海外华侨和赴台旅游人士的大力捐助下,建成了一座全钢仿古二层小楼,里面藏着博物馆历年来收藏的善本和地方文献,成为名副其实的“宝库”。“宝库”的艺术设计既不失古典韵味,又具有时代色彩,给许多参观者一种精神享受。
如今,和顺图书馆还增设了电子阅览室,受到了很多中年人和学生的关注。电脑阅读激发了他们对外面新鲜事物的热情,这座“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开始步入高科技信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