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的淮扬剧
江苏作为戏剧大省,剧种繁多。在江苏众多的地方剧种中,淮剧和阳剧因其历史渊源、地域、艺术个性、唱腔相似,历史上相互借鉴融合,承载和体现了淮阳地区的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淮扬剧。
淮剧是江苏地方剧种中演出面积最大、观众最广的剧种。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盐城、淮安、泰州、扬州、镇江、苏锡常都属于淮剧的演出范围,全省扩展到安徽东部、上海、浙江北部,总人口约2500万。
淮剧起源于清代中叶的江苏盐城、阜宁一带,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淮剧从孕育之初,就在古徽剧和后来京剧的直接影响和熏陶下,步入了传统戏曲艺术规范的轨道,并严格按照传统戏曲艺术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的地方剧种。它不仅具有南北流派优美高亢的唱腔特点,而且具有东西方飘逸厚重的表演风格。江淮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融入其艺术发展的全过程,既能在艺术舞台上巧妙的传承和展示历史文化的精髓,又能生动诠释多彩的现代生活。代表作有《渔业河畔》、《刘桂英是一朵大红花》、《蓝桥俱乐部》、《女审》、《苦果》、《琐事》、《绿豆红豆》、《路之魂》、《十针村官》、《向日葵》等。
扬剧是一种起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中国传统戏曲。它是在古代“花鼓戏”和“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和民歌发展而来的。原名“淮扬剧”,30年代中期被称为“淮扬剧”。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苏南、上海及安徽滁州部分地区。
20世纪40年代以后,扬剧艺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家进一步借鉴了京剧的武术技巧、肢体动作、服饰头饰、脸谱,还借鉴了越剧、淮剧、话剧等表演手段,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其次,各行各业的艺术流派已经形成。此外,艺术家们还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对音乐唱腔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形成了曲牌风格与板腔体相结合的音乐体系。代表剧目有戴、余庆庭、、修边机、上金山、八戒打铺、偷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