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铁路的建设过程
原计划建在合川,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修建这条铁路是为了把天府煤矿的煤通过铁路运到嘉陵江,然后运出去。1925年,江北、合川士绅唐、李云根、张等人提出修建轻轨,用火车代替人力。但由于资金筹措缓慢、路基征地等问题,无法开工建设。1927年,卢作孚上任后,下大力气成立了北川叶民铁路有限公司,总股本30万元。选举为董事长,原铁路总工程师丹麦舒尔茨为北川铁路总工程师,唐为副总工程师。1931年,卢作孚接任董事长后,多方面策划指导,加快了道路建设工程进度。整个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完工,一期通车。1928 165438+10月至1929 165438+10月,水栏垭至土堤垭段,全长8.7公里,建成通车;1930至1931 5月,水栏垭至白庙子、土地垭至戴家沟两段建成通车,全长4公里;6月1933至3月1934,代家沟至大田坎4.1 km段建成通车。从此,全长16.8公里的北川铁路,南起嘉陵江北岸白庙子,北至大田坎,全线通车,最终建成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
1952,戴家沟上方煤矿失去开采价值,大田坎-戴家沟线拆除。1968年,随着天府煤矿新采区的开发,整个北川铁路被拆除,完成了历史使命。
重庆工业革命的新起点
在重庆的中国三峡博物馆里,有一个童话般的小火车头和口袋大小的铁轨。这条活化石般的寸轨蒸汽火车,就是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修建的重庆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它标志着重庆工业革命的新起点。
北碚天府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初,文兴场、戴家沟就有大小煤矿数十处,日产量200-300吨。当时技术落后,原煤手工开采,肩扛磨运至嘉陵江。不仅运输费用每年30万元左右,而且运输能力有限,经常造成积压,影响生产的发展。1925年,有着广阔视野和远见卓识的煤老板唐联系合川、江北等地士绅,倡议修建轻轨铁路,以机车代替人力运输,并成立了“北川矿业轻轨公司办事处”。当时这些地方隶属江北、合川两县,所以取名“北川”。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筹集到资金。
1927年,民生轮船公司、伊泰公司再次发起,以、唐等32人成立北川民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股份制方式筹集资金,复兴建设。1928,1年6月聘请原吉焦铁路总工程师进行总体设计。1928 6月18日,国民政府交通部暂定立项,6月11.6日破土动工,卢作孚主持开工仪式。当时有近1000名筑路工人。至1929,北川铁路一期工程水栏垭至土底垭8.7公里铁路完工,采购2台26千瓦蒸汽机车,于6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165438。
1930秋,二期工程开工,铁路向两端延伸。至1931年5月,建成白庙子码头至大田坎16.8 km的北川铁路,分别购置81 kW和55 kW蒸汽机车各1台,全线贯通投入运营。
1933年6月,三期工程开工,建设重力绞车地下煤轨道等配套设施,购置55 kW蒸汽机车1台,自动卸煤机20台。到3月,1934,31,整个北川铁路工程完工。项目投资75万元,形成完整的运输系统,日运煤能力可达1000吨以上。
故事
照你说的做,把大巴山隧道抬高。
在寻找北川铁路记忆的路上,重庆晨报记者在北碚城边遇到了北碚车务段原党委书记李,他讲述了修建襄渝铁路的艰辛历程。
湘渝铁路在北碚只有22公里,从戴家沟进入磨滩乡,有北碚和磨心坡两个火车站。500多岁的李向重庆晨报记者回忆说,襄渝铁路开始修建时,他还是一名铁道兵,在达州服役。当时很多民兵团都是从四川组织的,跟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綦江民兵,他们修铁路或者运。当时在重庆基本上是一个团加一个民兵师,大概有两三万人。南充也有民兵师,大概2万到3万人。
“这条铁路每公里需要的桥梁比成昆线还多,难度很大。难点在大巴山那段。原设计的隧道长度约7公里,在当时半机械条件下至少要七八年才能贯通。最后,我找到了一个方法,决定提高隧道。提高后,隧道的长度缩短了。”李对说道。要想把隧道抬高,就得从重庆开始,重庆这边的路基也要抬高。全程300公里,一直到巴山。到了达州站,可以看到铁路是在山上,而不是在沟里。
建设前期,李和同志驻扎达州,铺轨架桥。1971后,李从部队退伍,开始在北碚火车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