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的历史沿革
唐朝属颍州,贵州中路。
宋时为南稷州东部夔州路邵青府所取。
它建于元朝。至元年,本郡介于都匀安福司和定云府之间。郑铮十三年(1353)在中国修建,朝廷在蒲甘设置了对瑶巴总督的诉讼,以管理本县及巴朗、杨集苗族的土地事务。
明洪武七年(1374),姚霸的诉状递交到明朝廷。十三年(1380),改为苗毅的长官司。十八年(1385)升任勐囊直隶尧坝安抚部,仍管理原土地事务。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划归都匀府,巴郎等地纳入都匀。雍正七年(1730 65438+10月)十二月,朝廷准许修建八寨堂,堂内由旧八寨管辖。乾隆六年(1741)编纂的《贵州年谱》载有时间堂的管辖范围:“在黎平府古州杨跳寨界以东110里,都匀县太平洪界以西30里,独山府三角(脚)界以南60里,丹江以北120里,杜江河底。厅下辖四个土司:尧坝司,驻尧坝,统领晏婴、兴仁、咸宁(今麻江县)、少茶、龙泉、吉家(今都匀市)、金钟、李娇(今三都县)地区,占60个村;吴恙师,以朱砂厂为基地,统领吴恙、长清、龙塘、当造、复兴地区,占43个村;排调师,驻排调,统领排调、方胜、贾培、吴恙、永乐(今雷山县)、刘武(今雷山县)地区,占39个村;永安赛区,驻地卓左,辖区新华、大兴、南高,总面积51。此后,该厅管辖的区域发生了变化。据贵州巡抚艾必达于乾隆十四年(1749)所编《黔南略》记载,该堂也已西移约5公里,位于龙井堂县境内。
八宅堂的建立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国民政府撤销丹江县(雷山),其西南并入八寨,分别取丹江、八寨二字,称“丹寨”至今。
1949 65438+2月4日,丹寨县解放。65438年2月6日,丹寨县人民政府成立,划归独山区(1952+065438+10月更名为都匀区)。同时成立了城关办事处和吴恙、兴仁区、龙泉镇人民政府。
1956,18年4月,国务院以国设部(56)30号文件批准撤销镇远地区,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地区余庆县划归遵义地区,都匀地区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
1957 65438+10月,改名丹寨县。
1959年6月,丹寨县建制撤销,与庐山、雷山、麻江合并,组成凯里县。
1961年8月,恢复麻江县、雷山县建制,丹寨县原建制分别划归麻江县、雷山县。
1962 10,丹寨县恢复。
1990年全县有3个区,1个区级镇,20个乡(镇),157个村(街道)。
1992 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泉、排调、兴仁区;龙泉、金钟、何新3个乡(镇)合并为龙泉镇,排调、岔河、孔晴、贾培、吴恙、方胜、当造7个乡(镇)合并为排调镇,兴仁、邵岔、晏婴、新化4个乡(镇)合并为任新,吴恙、复兴2个乡合并为杨屋乡,建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