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最早记录古代帝王言行和历史事件的是历史学家。东汉班固说:“上古之王,天下有史家,贵养必著书,故言行谨慎,显法风范。”左氏《史记》说,右氏《史记》说,物是‘春秋’,言是‘尚书’。“这种背单词和引语,成了后世记散文的鼻祖。笔记本成为历史散文的始祖。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写作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史学的发展,出现了《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几部史文,在生动的叙述、生动的描写、深刻的论述等方面大大超过了《尚书》、《春秋》的表现力。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变化迅速,社会矛盾复杂。无论是政治斗争的波折,人事更替,成败得失,还是天时地利人和,人心转背,这些都需要人们及时总结评估。历史散文是应这个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这些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包括《左传》、《战国策》。
作为记录学者学术思想的著作,诸子百家的杂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文化成就。优秀的书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万事皆有错》。散文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有文字之前,有口头诗,有文字之后才有散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书写工具,如竹、丝、绢、笔等。随着社会手工业的发展,文化工具得到改善,写作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渐为长篇散文和有组织有系统的散文作品提供了物质条件。先秦诸子是当时新兴阶层的“士”,他们凭借自己的学术和游说向统治者建言献策。诸侯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吸引人才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于是,有着各种知识的出租车阶层,在阶级斗争和社会斗争的要求下,纷纷走上了政治舞台。
他们进的时候可以互相学习,退的时候可以写书,成为当时一支突出的力量。“士”阶层很杂,其中著者以学士为主,如儒、墨、道、法的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勾子等。这些都是不同倾向的思想家,他们标志着整个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这些光棍自设门户,聚集弟子讨论,四处游说,著书立说,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孕育和发展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在哲学思想上形成了活跃的学术局面。这些争论是复杂的、激烈的和全新的。当他们想系统地、细致地、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原有的四字两拍的诗歌形式远远不够,于是采用了一种新的适合说理的豪放散文形式。可见,散文形式的发展是由社会生活的斗争、时代的需要、文化发展的需要、历史赋予文学的新使命所推动的。
诸子百家,散文风格各异,墨子讲究说理的方法,如说理(比喻)、陪衬(衬托)、辅助(引证)、推演(推理)。他的文章富有逻辑性。孟子讲究文章的气势,锋芒毕露,气势磅礴。庄子说,自己写作有三种方法,即“以言为喻,以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演讲是自然不偏不倚的演讲,是一种夸张和演绎的手法;寓言是具有道德意义的故事,以此宣扬其真实性;重叠就是伪装成重要人物的话,以示真实可靠。这些都是庄子散文充满浪漫气息的原因。其他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光彩夺目的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