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铺的历史十六铺
十六铺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是十六铺。该市场东临黄浦江,西临冯丹路,南临老太平龙,北临龙潭路,南临万宇码头街。这里傍水傍城,是上海的水上门户。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商人在小东门十六铺附近设店设村,从事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埠际贸易业务,成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清末民国时期,从事口岸贸易的批发业主要有:
糖和海北桂叶集中在阳兴街(今阳朔路)。福建和广东的商人在福建和广东运输和销售来自海外的糖霜、海鲜、龙眼和海参、燕窝、檀香等货物。后来江浙一带的糖和南北货批发商陆续迁到这里。抗战前,杨航街上有300多家糖业和海贝桂行,并有交易市场。
粮食、杂粮、油饼等行业聚集在都史街。清同治年间(1862 ~ 1874),商号76家,每年来的沙船2000多艘,每年运销的大豆不少于10万石。
果地货业分布在大兴街、小小裕兴街(现平湖路)、中山南路一带。解放前有200多户,大部分是代客买卖。货物来自周边省县和福建、广东、华北、东北等地。
鲜咸鱼产业聚集在金纺浜东路、中山东二路等地。清朝光绪年间(1875 ~ 1908),上海有326家鱼店,大部分开在这里,有专门的码头。上海解放前夕,十六铺仍有数十条鱼排,是上海水产品集散地之一。
药材和参茸产业集中在仙瓜街内外。沿街有五六十家大中型药材店,卖的药材遍布全国。批发业务成为全国六大药材集散地之一,还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街道参与户数30余户,约占全市参与户数的60-70%。
桐油?麻产业多设在老太平龙、中山南路。著名的历史建筑如恒来、恒美、恒盛兴、沈缘来、袁永生和袁玉成都坐落于此。
小东门16号店也是零售商业中心。抗战前,这里聚集了一批老店、名店。有谢大祥、宝大祥、新大祥棉布店,、大昌祥丝缎局,德兴阁、醉白园、大吉楼等酒楼,童涵春堂国药店,王德大妈油店,万有全火腿店,铜锡店,吴眼镜店,冯万通酱园,,詹,茶二庙堂,和四大一。石楠最大的百货商店和娱乐场所福安公司也设在这里。邱天宝、方九霞、景福、老青云等六家著名金银珠宝公司在素有金银珠宝一条街之称的方浜路开业。
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相继建立了蔬菜南市、水产南市、禽蛋、腊肉、粮食、水果、南北货批发部等一批大中型国营批发单位,开办了有数百个摊位的外仙瓜街农贸市场,恢复和建设了近百个交易网点, 疏通和扩大了上海与外省市的物资交流,继续发挥农副产品集散作用。
东门路、人民路先后搬进了上海第五百货等一批大店。新增秋天宝、唐城等一批黄金饰品店;上海第四食品商店、万友腊肉总店、元昌沈星、丰万通酱园、上海铜须店等商店进行了扩建或改造,店面焕然一新,市场更加繁荣。
十六铺上海客运站附近新建的绿园商厦、申克酒店、沈龙酒店、适合中高端消费的碧玉池豪华浴室及多家中小型酒店,共可提供近900间客房、2000余张床位,为过往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上图1为十六铺地图位置,图2为老上海十六铺,图3为2004年拆迁前的十六铺,图4为2010世博会重新开放的十六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