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有哪些传奇故事?

01 300驻军八百里,吓退黄巢20万大军。大魔王黄巢在中原也没占多大便宜。他认为江南虽然穷了点,但至少能填饱肚子,于是带着军队直奔浙江。晚唐的浙江和现在没法比,经济相当落后。不过,这是鱼米之乡,不愁吃。

黄巢来到这里,一方面可以暂时避开唐朝的正规军,另一方面可以贴补军饷。反正光脚的人不怕穿鞋。黄巢走到哪里都抓他们,喜欢屠城。没有人喜欢这个爱好。眨眼间到了临安附近。

20个人杀了上百个拓荒者。看到黄巢浩浩荡荡的大军向城内进军,时任石井镇衙内、镇海军左膀右臂的钱缪,此时才26岁。他有多少匹马?可惜只有300人。还有黄巢从中原带了多少军队?有20万之多。在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其他任何一个守将都会打开城门,给黄巢大老爷以攻城掠地的许可。

但是钱缪,一个年轻的男人,就是不相信这种邪恶。当时,钱缪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不仅文武双全,而且雄心勃勃。可惜黄巢根本不认识这个有灵性的家伙。这时,钱缪想到了一个漏洞。黄巢不知道前面藏了多少人。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于是钱缪亲自带着20个人埋伏在山谷里,等待黄巢的军队经过。

20个人养活20万人还不够,但这次是黄巢的急先锋。钱缪藏在草丛中,射杀了先锋部队的将军。其他人马上就糊涂了。这真的是一条没有头的蛇。钱缪借此机会杀了过去,杀了数百人。

士兵驻扎在800英里外。这场胜利并没有使钱缪膨胀起来,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先锋队。军队来了,他的300人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你想赢,你必须想好办法。他带着手下到了这个八百里的地方,突然就有了一个基于这个地名的计划。他对路边的老阿姨说,如果有人来问他们的军队在哪里被吞并,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临安在八百里之外。《三国演义》中,刘备的70万大军只驻扎了700里,相当于钱缪的80万大军眨眼之间就到了。

黄巢本人是局外人。他哪里知道这里的地名?当黄巢的军队来了,他派人问老阿姨,谁不知道钱缪的计划,但据他说,临安驻军八百里。黄巢听了这话立马炸了。就在刚才,20个人把他们的先锋变成了狗。如果他们在这八百里的距离上遇到了兵马,他是不是就要拜倒在黄巢了?于是黄巢立刻带着二十万大军绕过临安,钱缪因为一战而名扬天下。他的上司高骈得知后非常高兴,提拔了钱缪。

从此,钱缪一路高升,逐渐掌握了浙江的军事大权。在唐末的混战中,割据一方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吴越国。但是吴越有一个很无奈的地方,就是疆域狭小,易攻难守。因此,钱缪在位465,438+0年,一直臣服于中原王朝。无论是唐朝,还是朱温的后梁,还是后唐,钱缪都不敢与之抗衡。他宁愿做浙江的海龙王,也不愿赢得天下,实现大一统。

不眠龙传说。钱缪成为当地诸侯后,他高兴地想回家炫耀。亲朋好友自然是一个个贴出,甚至无关的人也会跟钱缪扯上关系。钱缪自己也很自豪。他认为有人奉承他,这是他成功的体现。但在这么多亲戚朋友中,他看不到自己的老父亲钱宽。每次钱缪想回家,钱宽都故意躲起来,不想见钱缪。哪里说得通,就算是刘太公,在刘称帝之后,也要夸奖自己的儿子几句,怎么自己的老父亲就不理自己的儿子呢?

于是钱缪穿上了他以前种地时的衣服,偷偷跑回家问爸爸。老爹钱宽长叹一声,说钱缪虽然有钱,但只是短暂的。他所占据的地方三面受敌,如果他追求享乐,总有一天会导致家破人亡。听了这话,钱缪的眼泪简直要往下流了。原来父亲是这么用心良苦。从那以后,钱缪变成了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为此发明了两样东西,一个是警用枕头,一个是粉盘。

警察枕头:钱缪用原木做了一个枕头,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警惕。这个枕头上用绳子系着一个小铃铛。晚上睡觉的时候,一旦他的头从枕头上掉下来,就可以拉动小铃铛发出响声。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睡觉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警惕?难道不能睡个好觉吗?如果是普通市民,可以随便睡。

但是钱缪不能。他是一个地方军阀,周围都是对手,大家都对自己虎视眈眈。因此,钱缪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只有有了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吴灿越国的未来才能得以保全。很明显,他这样做了,但也许是睡眠不足。

粉盘:做了吴越王之后,钱缪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除了最重要的军事之外,他还希望吴越人民安居乐业,这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钱缪需要做太多的准备工作。他担心自己会忘记一些想法,于是发明了粉盘,也就是装满粉末的盘子。也就是一个记事本。马上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以免忘记。这与何等文学创作家的观点有些相似。每次想到好的句子,他都写在树叶上,回家后整理。

总结:不与龙共眠,吴越国41年传承举行。五代十国中原王朝的寿命一般只有十年,而吴越国的寿命是72年,其中41年,是在钱缪统治时期。钱缪被称为不眠之龙,因为他睡觉时总是提醒自己保持警惕。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付出,吴越国才存在了这么久。而且钱缪家族的后代出了很多人才,近代也有很多大科学家,就是钱缪的后代。钱的家训至今仍在流传,鼓励一代又一代的富人为世界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