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书院的历史考察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金文书院,原名孔庙和文轩寺,位于老街孔子河村孔子山南麓。它建于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之间。因为祁县(即忻州)的老百姓在孔子山种地时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孔子造道来访”八个大字。西汉淮南王刘安下令在发掘地建亭,亭内立有石碑。同时在孔子山旁、孔子河旁修建孔庙,招收学士学生在庙里讲学、著书。

东晋(317-420)

东晋咸康二年至四年(公元336-338年),时任禹州刺史的毛宝曾到此参观孔庙,并拨款修缮。

唐朝

唐武宗会昌二年至四年(公元842-844年),著名诗人杜牧扩建了当时的夫子庙。取唐玄宗封孔子为“大成圣文宣之王”之意,改名文宣殿,在此开坛讲学。

南宋

南宋时,镜湖让孟珙修建了孔庙。大思想家、理学大师朱曾来此讲学、传道授业、答疑解惑、赠诗孔庙学。有诗说,“苍白的脸不是十年前。照镜子回头看是一种失望。对不起,我这么瘦,今天剩下的钱我来付。”此时的朱已年近七十,有时他觉得自己时不我待。

元朝(1206-1368年)

元初,江西庐陵的一位著名儒者,南宋末年湖广的一位儒者,拒绝做官,效法常举、桀溺,隐居到孔山,在那里发起了孔山寺或龙仁府书院的研究,并建了一间屋子讲学。我一生致力于道教,学识渊博,学识渊博。我写易经传(卷18)有独到的见解。90多岁去世,葬在阳逻华山。后来的学者高度赞扬他的正直,称赞他。墓旁有祠堂和牌位,还有金文书院,每年都有人悼念和祭拜。

元末明初,陈友谅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忻州诸城,称帝诸城。朱元璋在忻州击败陈友谅后,夫子庙书院一度毁于战火。后来多次被地方官员和儒生修复,但规模较小。

明亮的

明代尚书庚、蜀山、湖广总督熊等高官两次互助重修书院,夫子庙与合建,并在河南商城汤池建有书院分院。熊还写了“有志于书院”几个字。“曾几何时,孙艺程、汉商、衡山、耒阳,与京都首善、江油庙堂、无锡林东互明,利益繁华好天下。”明代南昌大学者朱轼曾说:“可以参拜,可以关心人,可以互相看看,可以互相学习,使储江像邹鲁,可以老实。”

魏忠贤在明代被称为“九岁”。全国都为其建祠,除了湖北,魏党要杀楚军士。以林东党员邹元标、顾宪成、高攀龙有意讲学为由,借机迫害儒生萧继忠、刘成烈。天启七年(公元1627),锦衣卫到书院捉拿萧、刘。他们很淡定,连家人都没告诉,就想心平气和的去司法。在去北京的路上,魏党受到了惩罚,回到了家里。

明末农民起义席卷全国,以张为首的起义军转战楚、黄,书院在战争中再遭重创。据史料记载,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只有三个正殿和东西两部分建筑。

明《大一统志》和清《湖广通志》载:“相传孔子自蔡晨处士起就有兴趣。”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在孔子山附近发掘出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孔子向鲁兹求教”八个大字。汉代淮南王刘安为了铭记这一点,下令在发掘地修建亭子,在亭子里立石碑,并在孔子山旁修建孔庙,兴办私塾,可能就是查询书院的前身。

干净的

进入清朝后,从顺治开始,金文书院逐渐被地方州政府官员和士绅控制,成为官员候选人的场所。康熙初年,又进行了翻修扩建。清朝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军和曾国藩的湘军攻打忻州,同治、光绪年间书院数次改建扩建。因此,书院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湖广使蒋永修的主持下,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书院,并被授予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宗师”和嘉庆皇帝御笔“圣迹大成”的金匾。这使得它的声音在海中广播,一时成名。湖广兴学,使江永写千余字,为《重修询书院铭》。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初年,著名书法家、孙中山总统府官员张义珍为温温书院重修“温温书院”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