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邦德制碱工业的成就

优点侯氏纯碱生产法与索维尔相比有以下优点:最大的优点是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此外,还综合利用了合成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有价值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合成氨厂废气二氧化碳转化为碱厂生产纯碱的主要原料,省去了碱厂生产二氧化碳所用的巨大石灰窑;利用碱厂的无用成分氯离子(Cl-)代替昂贵的硫酸固定合成氨厂的氨,制备氯化铵作为氮肥。因此不再产生无用且难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势。[编辑本段]工艺碳酸钠应用广泛。虽然人们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了碳酸钠,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1838-1922)发明了用盐、氨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钠的索尔维碱法(又称氨碱法)。此后,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大规模工厂生产纯碱,并组织苏威行会对成员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和亚洲发生了交通堵塞。因为我们国家需要的纯碱都是从英国进口的,一时间纯碱非常紧缺,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1917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李咏碱业公司,决心打破外国人的垄断,从中国生产纯碱。他聘请了正在美国学习的侯先生担任总工程师。1920,侯先生毅然回国任职。他全心全意致力于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最终摸清了苏威法的全部生产技术。8月,1924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汽水在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荣获金奖。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编辑此段】特点针对苏威法生产纯碱存在的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污染环境、废液废渣难处理等缺点,侯先生经过上千次试验,在1943中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一新工艺是将合成氨厂和碱厂合建一座,共同生产。合成氨厂提供碱厂所需的氨和二氧化碳。母液中的氯化铵通过加盐结晶,用作化工产品或肥料。盐溶液可以循环使用。为了实现这一设计,在1941至1943抗日战争的恶劣环境下,在侯的严格指导下,经过500多次循环试验和2000多个样品的分析,决定了具体的工艺流程。这一新工艺将盐的利用率一下子从70%提高到96%,还将无用的氯化钙转化为氯化铵。这种方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高度评价。1943,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这一新的联碱工艺命名为“侯氏联碱工艺”。所谓“联合制碱法”中的“联合”,是指这种方法将合成氨工业和制碱工业结合起来,利用合成氨生产的副产品CO2,消除石灰石分解用于生产,简化生产设备。此外,联合制碱法还避免了氨碱法中用处不大的副产物氯化钙,利用可作为肥料的氯化铵对其进行回收,提高了盐的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成本。联合制碱法很快被世界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