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哪里有寺庙?

分类:区域> & gt湖北> & gt恩施州

分析:

恩施古城寺庙众多,素有“二十四宫”、“四十八庙”、“二庙、十宫、十八庙”之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都成了遗物,有些甚至很难找到。文昌庙是恩施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为数不多的寺庙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古刹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被列为重点文物抢救维修工程。

文昌庙又名文昌宫、文昌寺,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恩施市解放路103号敖鸡山顶。庙堂持城观,城强。古语:“城是舟形,庙是桅,船要过,须举桅”形容景色之美。寺后是魁星楼遗址,寺下是城隍庙,共同构成了占地654.38+0.3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保护区。文昌庙是市中心文物景点,与西门塔、洗马池旧址、象牙山烈士塔、叶挺监狱旧址相连。古城墙南门以南及武胜宫、王霸墓遗址;东面与五凤朱利安塔隔清江相望,清江从寺下瑞石崖蜿蜒而上,与三义宫、薛家巷、四维街、中山路等古色古香的街巷民居相映成趣。北面与百依寺遗址、问月亭相望,形成了以文昌寺为中心的老城区文物分布网络。

不过文昌庙原本不是建在这里的,城隍庙原本是建在鳌脊山顶的。《恩施县志》载:“文昌庙原建在城南门,即韦雪旧址,现改为书院。嘉庆三年,恩施县原知府尹英图将其移至城内敖箕山。”新建文昌庙墓志铭《茶县编年史》载:“岳薇县鳌脊山,峰绝,前有清江,制陋,苍老无邪,我望之,深用之。”我丈夫的神域是石军的文昌庙,释文的出生地。人老了,魁星无亭,山重...所有人进进出出捐钱,所有学生打理,搬到山麓。诸神妥善处理后,规模浩大。山顶建了三层魁阁,也就是文昌庙焕然一新,几个月就完工了。公告之下,数百人被冠以文学头衔,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圣旨拜文昌,礼仪与关帝相同,故生于四格,清正廉明,感召神人,文质彬彬,催人奋进。“据此,嘉庆三年,文昌庙被恩施州尹应土移至敖鸡山顶,移至山下,成为恩施城内重要景点。鳌脊山作为祭祀文昌、向往仕途、工后读书、歌咏歌咏之地,被誉为石郡文风发源的重要之地。这里曾经喧嚣热闹。现在,游览城隍庙,寻访魁星阁,登上文昌庙栏杆远眺。”东部有五座山峰,南部有一条活着的龙奔河,西部有一只绿色的狮子和一只白色的大象,北部有一座悬崖。“石州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一般来说,在封建社会,有城的地方就有庙,有庙就有祭神。恩施于清初将城隍庙移至山下,在山顶建文昌庙和魁星阁,寓意神人合一,文风浑厚,使敖济山成为文人聚集、崇拜文昌、发源地方文化的地方。据相关资料显示,文昌庙最初供奉的是文昌皇帝的塑像。文昌帝君是文昌和梓潼帝君的结合体。文昌,又名“文曲星”。所谓“文曲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名利的神。相传张本名伢子,住蜀地七曲山,晋朝被杀为官。后人建庙纪念他。据《道教五祖》记载,玉帝命梓潼帝掌管文昌府和天下陆机。在延续三年后,梓潼帝被封为“抚远文昌庙鲁帝”,在坛上使用后成为文昌帝,与文昌神合而为一。魁星楼是献给沈奎的。魁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俗称魁星。魁星原是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之一,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汉朝时,据说建魁星阁是为了祭祀它。传说中的魁星雕像“不可如魁,而变魁为魁,不可如魁,而呈之字形,为鬼而战。”所以魁星雕像的头部像鬼一样,一只脚向后扑,像“鬼”字的大钩,一手拿着水桶,一手拿着笔,意思是用笔点实验者的名字。

在恩施,相传一般秀才拜文昌庙,只有状元才能登上三楼魁星楼。城隍庙是供奉城隍之神的,城隍是城内众神的最高官员。人们尊称他为“镇神爷爷”。道教原本是守护城市的神。唐初还掌管治安,宋以后还掌管进士科举、水旱、生灭等等。恩施文昌庙的桂香堂,原本是供奉文昌皇帝的雕像,后来废弃了。魁星塔和城隍庙是否供奉沈奎神和黄成神,无从考证。

文昌庙由牌坊门、庭院、蜿蜒厅、桂花厅和侧楼、南院、餐厅组成,相互呼应,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主楼东西向,总面积800平方米。塑料花牌坊门是文昌庙的正门,四柱三间。砌体结构,中高9米,青石门框,高2.4米,宽1.63米。在它上面,有两条玩珍珠的龙,两个狮子镇门和“万”字雕刻。院子里原来有个戏台,靠门墙两边有个后房,是旧时代唱南戏的主要场所。如今,庭院四周的墙壁上遍布古碑,前方嵌有一方双龙珠石雕,四角陈列着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二十四孝故事》石墩。卷殿又称大厅,高4.5米,深7.5米。它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据《增置文昌庙酒楼碑文》记载:“春秋时在宫前建有卷轴殿,作为祭祀之所。”滚厅两坡之顶为坚硬的山楼,宽三间,深一间。檐柱上有雕刻的人物,柱子高大,雕刻精细。正面有水泥屋脊的布瓦屋顶。

桂香寺是文昌寺的主体建筑,高10米,进深8.5米。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宽五间,深三间。它有一个变体梁提升结构,梁之间有大型雕刻木支撑。正殿山花垂挂,翼角上扬,柔美柔美,前下檐与卷殿相连,形成钩环式。两坡交汇处的水,从墙体两侧的砖砌排水渠道排出。位于桂香堂南面,坐北朝南,后檐壁与桂香堂相连。是硬顶单檐双层提梁建筑。两个山墙有城垛和门梃,有三个宽房间和一个深房间,在开放的房间里有一个格子门,在它们之间有一个格子窗户。二楼有三面统一的墙板和格子窗,楼外的院子是魁星楼,也叫南院。再往南就是魁星楼旧址,原为六边形三层楼阁,上世纪50年代初被拆除,现在其石门和基址仍清晰可辨。南院四周的墙壁上布满了古代的古迹,墙帽和花窗是用薄砖在顶部做成的。餐厅位于南院左侧,园门上方一块扇石上刻有“餐厅”二字,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增加文昌宫酒楼题词》载:...入宫,左右宽,逼在前面屋檐外。台阶前是魁星阁,又高又窄,是不允许人聚集的地方。李道南等人提议把餐厅建在宫殿的南面。”现有的餐厅建筑是1983的简单改造,不属于之前的木质餐厅建筑。城隍庙位于山下院大坝的正后方,背靠文昌庙。目前有三房宽的木瓦结构建筑和一些遗址。解放前夕,文昌庙曾是* * *恩施县参议会和县* * *驻地。从恩施解放到1952,先后为恩施县人民委员会驻地,* * *恩施州委员会驻地,恩施地区文工团驻地。1953之后,恩施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局相继在此办公。文昌庙也进行了维修。1961,梁站柱及大部分檩条、瓦面由县文化馆新更换提升,跨厅楼面标高与正厅平齐。1964年,老剧场被拆,后在1983年又加了四块石碑。1984市文管所成立后,由省文化厅从1985到1986拨款2万元,用于寺后修建防护屏障,加高围栏,恢复瓦面、飞角岭饰、山门彩塑、平台踏步、桂香堂半休闲享受。1988年文昌庙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文昌庙作为恩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其抢救、维修和开放利用得到了各级党委和* * *的高度重视。在省、州、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文昌庙第一期抢救维修工程于8月由市文管所实施,1993——并排建成仿古建筑二层立面,修复塑料花门墙。4月,1996,市政府拨款20万元对市文化馆、图书馆遗留的财产进行搬迁。同年7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对文昌庙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现场勘察,制定了文昌庙修缮工程设计文件,并经省文化厅批准维修预算36万元,先期拨付启动资金65438+万元,随后对魁星楼进行了拆除。紧接着,恩施市委、市委* * *将文昌庙维修工程列入九五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将于1997年底拨款20万元,实施道路改造和城隍庙维修。这样,文昌庙的全面抢救维修工程将全面展开,推动恩施的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迈上新台阶,开启恩施文物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