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工作的经验教训。历史报纸上的。

第一,从65438年到0950年,建国后的土改程序相当简单。首先是阶级划分,即由农民来评判地主;然后没收房东的财产;然后检查每户的土地财产,最后在现有基础上平均分配。实施单位基本上由当地土改小组牵头,由村、乡农民协会解决。到1952年底,除西藏外,中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2的中国农民很高兴。他们不仅得到了土地,还得到了农具和牲畜。然而,土地私有制违背了古典社会主义理论。按照古典社会主义理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前提。土地也不例外。在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的大背景下,土地将逐步国有化,不仅是新划拨的土地,还包括其原有的所有权。等待农民的将是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而这,显然不是1952刚拿到地的中国农民能想到的。

二、农业改造在三大改造中,从1951到65438+2月,党中央发布了一系列决议,规定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政策。到1956年底,经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三个阶段,基本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社会改造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走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与实践。1953年春,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然而,分散而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面临两极分化的危险。当时中国* * *生产党认为,只有组织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实现繁荣。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第三,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是中国* * *产党在50年代末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项重要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由于合作化运动后期过于仓促、过于激烈的问题,人民公社运动也显得急于向* * *资本主义过渡,吹起了“平一级、调两级、收三费”的“* * *生产风”。10月中旬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运动中的错误。

人民公社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了国民经济比重的严重失衡,伤害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以高指标、不顾后果指挥、作风浮夸和“* * *生产方式”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蔓延。

四、学农业大寨,1964 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他还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从此,“农业大寨”运动在全国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光辉典范。“向农业学习”的口号一直流传到20世纪70年代末。

第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农村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陆进行“改革”,改革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农村改革的标志是“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初,农村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废除了人民公社,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管理水平的较好的经济形式。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村经济。

第六,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三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