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北朝政治更替史实述略

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真正实现统一的只有西晋,短短几十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割据或者战争。送末世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代,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同时,“魏晋时期是一个变革时期,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汉代的特点。”从宏观角度看晋南北朝,与秦汉隋唐时期相比,这一时期有以下特点:

政治上,政局分化。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割据纷争。这个时期真正的统一不过三十年。即使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里,西晋的疆域也没有回到东汉的疆域。从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从未实现统一。他们一直属于不同的政权,大部分时间都是南北的局面。然而,黄河流域总是有许多政权。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南北分裂、东西同步或地区割据的局面,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看,民族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西晋灭亡后,原本居住在西晋周边的匈奴、鲜卑、羯、史、狄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这些边疆民族或南迁北归,或东迁西迁,迁徙十分频繁,也造成了民族构成极其复杂。伴随着各民族的迁徙,民族之间的摩擦也不断发生,甚至发展为民族战争,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加速。在北方汉族南迁,少数民族内迁的前提下,这一时期北方地区的主角是内迁的“五色”,即鲜卑、匈奴、桀、史、冼,以及留在中国的汉族。各民族杂居在一起,北方的汉族开始了“胡华化”的过程,而内迁的少数民族也开始了艰难的“汉化”过程。在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过程表现为退往南方的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以及越、满等民族的融合,这也是一个“汉化”的过程。晋南北朝的历史实际上是由三大区域组成的:北方边疆民族地区(鲜卑、羯、史、冼等。)、中原(西晋十六国北朝)和南方五代(东晋宋齐梁陈)。这一时期,由各民族对抗到地区对抗所引发的国家兴亡、社会转型、制度冲突、文化交融等社会现象异常激烈复杂。

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来看,人口迁移非常频繁。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当时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时间跨度和影响都是空前的。东晋南朝的人口迁移流动方式与十六国和北朝相比有很大不同。东晋南朝的华侨大多是从北方迁徙过来的,大部分定居在南方。六千国和北朝时期的人口流动,大部分是胡统治者强迫汉族和少数民族流动,部分流动人口地位低下,处境悲惨。他们中的大多数被迫守卫边境或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北方的政权更迭非常频繁,所以被迫迁移的人会被不同的政权统治者多次迁移。因此,十六国及北朝的移民很少定居,大多过着漂泊的生活,这也赋予了这一时期人口迁徙频繁多变的特点。

分裂的政治局面、复杂多变的民族关系、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是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时代特征。589年,隋朝统一中国,结束了金朝和南北朝的分裂,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种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第二,政治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使得一方有了统一的力量。这也是这个时期虽然有很多割据政权,但最终走向统一的原因。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乱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而流民和移民的迁徙又促进了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民族之间不断深入的交流,打破了民族和地区之间的隔阂,少数民族意识到了吗?“中国化”,汉族也不断向少数民族传递自己的优秀文化,各民族之间的隔阂在交流中逐渐消失,民族关切成为政治团结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