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是什么意思?

五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也是世界道教圣地。五岳是古代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皇帝巡修禅定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东有泰山之雄,西有华山之险,中有嵩山之严谨,北有衡山之隐逸,南有衡山之秀丽”。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五岳之说最早出现在李周官纯大宗伯:“以血报国,五祭五岳。”《李周》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儒、道、释、阴阳五家融合而成的。因此,我们认为吴越思想是夏商以来的四方神灵与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相交融而形成的山岳崇拜。封建时代五岳被皇帝封侯。《史记集》说:“天太高,故设泰山禅礼以拜之,望近神明。”为了“报天之功”,帝王们往往以雄伟险峻的山峰为吉祥之兆,在山顶设坛,举行收禅仪式。

封禅的理论估计起源于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举行大规模禅修仪式的人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唐代和吴州武则天时,在中原中岳嵩山举行禅修活动。经过封建帝王禅定的历史,五岳地位更高。

中国有许多世界名山,但这五岳被尊为“岳”也不无道理。以东、西、中山为例。它们都坐落在万里的母亲河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先民最早定居繁衍的地方。五岳虽然不是中国最高的山,但都高出平原或盆地,所以特别陡峭。《诗经》中有“泰山石破天惊,鲁国景仰”、“高松岳薇,威震苍穹”等诗句,可见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由于当时一些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世界名山进行全面考察,当然也无法做到“优中选优”。

五岳劈地摩天,傲冠群雄。千百年来,历代帝王在此祭祀,僧道在此修行诵经,善男信女在此焚香许愿,名士雅客也喜欢在此作诗作画,为吴越留下了许多文物,更加闻名遐迩。难怪人们登上五岳后,会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

折叠图例

在古代,附属于皇帝的五岳居住着一群神灵,在山中举行冥想和祭祀的仪式。“五岳”之说始于汉武帝。

五岳中的“岳”意为巍峨的山。在中国古代,高山被认为是“天之最高”,位于中原的东、南、西、北、中央的五座高山被定为“五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吴越修建佛寺和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都供奉一位“岳神”(或“大帝”、“沈骏”),作为掌管岳的最高神。这些山的自然风光也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拜者参观。由此,五岳山成为了中国一处以山川自然景观之美,佛道文化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岳大体与佛道相同,寺庙与观并存。宋以后,佛教和道教根据各自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力量相互竞争。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中岳仍保持着佛道互尊的局面,而东岳、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中国人说风景一定要说三山五岳。“三山”、“神仙”住在同一个地方。《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徐氏、齐人等人写海中有三圣山,名蓬莱、方丈、瀛洲”,是苏东坡“东云空,山无时照”的“神仙迹”;而“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它们是封建帝王崇禅立业的地方,也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立志中原的象征。五岳劈地摩天,傲冠群雄。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岳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岳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各有特色:泰山雄、恒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峰、嵩山岙。东岳泰山雄伟险峻。东周时期的学者孔子曾感叹“登泰山者,天下之小也”,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登上顶峰,便可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南岳衡山毗邻湖南滨水,林木葱郁,风景秀丽,享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西岳华山居五岳之首。“华山自古道”,爬山比登天还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兴叹。北岳恒山山势险峻,山谷幽深。交通不便,又隐于深山,故“悬空寺”隐于其中。中岳嵩山险象环生,奇景迭出,似乎可以用“奥”字来突出:它在世界上留下了涵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的深厚的世界历史文化底蕴,“佛、道、儒”汇聚,“天地人”争奇斗艳,“山、寺”被誉为中国“五大奇观”,“五岳”是中国最尊贵的五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