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锦衣卫是什么来历?可以满足哪些条件,如何选拔?
按时间顺序,我们来说说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明朝初期,军事制度比较简单。它的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个单位约有5000名正式士官。其下属单位分为千户和百户,在京警卫48人。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对禁卫军进行改革,设立了十二个亲卫队,其中最重要的是“锦衣卫”。
锦衣卫的首领称为统帅(或统帅、总司令),通常是接近皇帝的军事统帅,很少是太监。其职能为:“直驱禁卫军,巡逻缉捕”,基本将锦衣卫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锦衣卫,掌管禁卫军,展示礼仪仪式,陪同皇帝巡视,基本上和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区别,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韩将军”。这些人虽然名为“将军”,但实际上只负责站在殿中,传达皇帝的命令,做安保工作。说白了,他们就是皇宫大殿里的木桩。
当然,这些“赌注”也不是闲人。一般都是大而有力,气场十足,声音洪亮。从外表上看,它们颇有威严,对不了解明朝廷底细的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达汗将军在皇家卫队中组建了自己的阵营。刚开始的时候大概有1.5万人。到明朝末年,由于官僚机构的扩张,达汗将军曾一度增加到5000多人。至于“巡捕”,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代禁卫的特殊之处,也是它能被人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其实朱元璋建立锦衣卫的初衷只是为了纳贡上书,但后来因为肆意屠戮功臣,觉得传统的司法机构,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不好用,于是升级了锦衣卫的安保功能,使之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刑事侦查的保安机构是南北镇知府署,其中北镇知府署有自己的监狱(御监),可以自行逮捕、拷问、处决,不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县长部下设五个保健中心。指挥军官称为千户、百户、将军旗、小旗,普通士兵称为校尉、力士。一个队长和Lux在执行抓贼强奸犯任务的时候被称为“提气”(这个名词大家一定很熟悉)。捻度从最少1000到最多60000不等。锦衣卫学堂一般都是从民间选拔有实力且无不良记录的人,然后根据能力和资历逐级提拔。同时,锦衣卫的官职也允许世袭。
明太祖朱元璋和朱迪由于出身的特殊性,对皇权的维护有着强烈的愿望。这使得锦衣卫的“巡捕”功能无限扩大。一般来说,锦衣卫的工作仅限于侦破各种情报,处理皇帝交办的案件。但是,一旦一个野心勃勃、冷酷无情的指挥官上台,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制造事端,既能打击异己,又能作为他升迁的资本。比如纪纲、英宗、钱宁等。,当他们掌权的时候,他们到处骑马,从宰相到藩王到老百姓,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如果他们稍微违背他们的命令,他们就会被毁灭,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种恐怖的气氛中。
北镇臭名昭著的孚泗监狱里关满了各种无辜的人,无数正直的人死在锦衣卫的酷刑下。更可怕的是,这种恐怖的气氛不同于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短暂出现,在明末几乎是连绵不绝。这种无节制的过度捕捞,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的关系,使得官民军民与皇帝脱离了德国。难怪有人说明朝不是死于土匪,而是死于工厂守卫。
锦衣卫的另一个著名职能是“掌管权杖”。张婷制度始于明朝,是皇帝用来教化不听话的士大夫的一种酷刑。有一次一个倒霉的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要被棒打,他立刻被剥去官服,双手反绑在背后,带到刑场的午门。在那里,李思监工掌印太监和锦衣卫,让左右各做好准备。犯人裹着一块大布,随着“打”字,棍子雨点般地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
刽子手是锦衣卫队长。他们都训练有素,技术高超,能根据太监李思和锦衣卫司令的提示,准确掌握犯人的生死。如果这两个人的脚呈八字形张开,说明能让杖活下去;另一方面,如果脚趾向内移动,杖下的人只会死亡。杖打完之后,要把裹在犯人身上的布的四个角提起来,提起来之后再重重地摔下去。这个时候,布衣人就算没死,也会半死不活。朝廷幕僚的刑罚对士大夫的身心伤害极大,但明朝皇帝乐此不疲,锦衣卫更是情有独钟。
纵观整个明朝,锦衣卫虽然也有袁彬、牟斌等相对正直的指挥官,但总的来说,他们的职能主要是为明朝极端专制的制度充当帮凶。有了锦衣卫这样一个高效的工具,明朝的皇帝镇压文人阶层和下层社会更加方便,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社会活力的极大下降,这也是明朝虽然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上却毫无进步甚至倒退的主要原因。
第二,东厂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创始人朱迪。在发动夺取侄儿皇位的“靖难之战”后,朱迪的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文健皇帝没有死的谣言没有出现。另一方面,朝廷的许多大臣都不太支持新政权。为了巩固政权,朱迪急需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不太方便使用,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迪起兵的过程中,有一些宦官和僧人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大名鼎鼎的郑和、道衍),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靠谱,而且是在宫里,接触起来比较方便。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一个由宦官领导的侦探社成立了。因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的东昌胡同),故名东昌。东厂的职能是“访求谋反,恶言等。,并拥有与锦衣卫的权力”。东厂起初只负责调查抓人,并没有审问犯人的权利。抓到的嫌疑人交给锦衣卫北镇府司审讯,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被称为东厂太监,也被称为工厂主和工厂监督,是太监中仅次于李思监督太监的第二号人物。另外东厂有一千户,一百户,还有几个班组长,工头,秘书。具体负责调查工作的军官是勤务长和范勤务,勤务长相当于班长,也叫排长。粉丝服务就是我们俗称的粉丝。
东厂的调查范围很广,法院会联合审理大案要案,锦衣卫北镇会拷问屡犯者,东厂会派人监听;朝廷的每个衙门都有东厂的人值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的衙门文书,如各种边报、兵部唐报等,都要由东厂把关。就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上报给皇帝,比锦衣卫必须以书信的形式上报要方便得多。
东昌府的布局很搞笑。大厅旁边的小厅里摆满了岳飞的雕像,大厅右侧的影壁上镌刻着胰案的故事。之前东厂主人的牌位都供奉在大殿西侧的祠堂里,大殿前还有一座牌坊,历久弥新。可惜东厂员工的所作所为与他们的偶像相去甚远。东厂每天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活动,不完全是为了朝廷,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们经常指责罗志,诬告好公民,然后逼供并借机勒索钱财。到了明朝中后期,东昌的调查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甚至在袁州的偏远地区也出现了“鲜衣怒马在京师谈事”的情况,让全国上下都感到不安全,民不聊生。论与锦衣卫的关系,东昌后来居上。因为东厂老板与皇帝关系密切,且位于皇宫内,更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东厂与锦衣卫的关系逐渐从平级变为上下级关系。在宦官当道的年代,锦衣卫见到东厂老板甚至要下跪磕头。
第三,西厂和内厂
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明宪宗成化年间,京城发生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随后又有妖人李子龙利用侧门蛊惑人心,甚至网罗了不少别有用心的太监。虽然李子龙和他的追随者最终被锦衣卫抓住,但宪宗深受缺乏刺权的影响。于是,他身边聪明的小太监知望被选中,送到宫里打探消息。知望抓住这个机会,到处捕风捉影,收集了许多所谓的“秘密消息”报告给宪宗。宪宗认为这条新闻很有价值,他对知望的表现非常满意,并请他继续做下去。
几个月后,宪宗建立了一个新的朝廷机构——西厂,以知望为首领。西厂厂址位于纪灵宫前,旧灰厂为厂部总部。西厂的军官主要是从警卫员中选拔出来的,这些人自己选择下属。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膨胀,势力甚至超过老牌东厂。
设立西厂原本只是为了给皇帝打探消息,但为了升官发财,知望极力构造大案要案,办案数量、速度、涉案人数远超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建立了侦探网络,主要针对北京内外的官员。一旦有人被怀疑,就立刻逮捕,不需要事先征得皇帝同意,然后当然要用酷刑逼供,把案子搞得越大越好。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言行不太好,就会被西厂以恶言罪严惩。
在这种情况下,西厂成立仅5个月,朝野人士一片恐慌。以大学士鲁尚(即司中三元的人才)为首的侍郎们,集体上书,向宪宗诉苦陈西厂之害,并向治下的法外举报。宪宗接到奏章,大为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其人员。
但是,没有西厂的日子总是让宪宗没有安全感。得知皇帝的心思后,奸臣戴进主动写信吹捧知望。宪宗大喜,立即恢复西厂。从废到开只有一个月。知望回来后,更加严厉地处理了这件案子,戴干被提升了。
此后五年,知望带领西厂立下无数“大案”,逐一斩断鲁尚、仲翔等朝臣,权力达到极致。然而,俗话说“物极必反”,知望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惕。在随后的权力斗争中,知望落败,被调离北京,东厂被解散。几年后,知望沮丧地去世了。
唐宪宗的孙子武宗继位,大宦官刘瑾上台,宦官势力再次崛起,西厂重新开张,由宦官顾大镛领导。可笑的是,西厂和东厂虽然都在刘瑾的指挥下,但不是互相合作,而是争权夺利,互相撕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劲建了一个内部工厂,直接归他指挥。其职能与东西厂相同,但调查范围更广,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线厂四大特务机关平躺着,缇骑四处,天下大乱。直到五年后,刘瑾倒台,吴宗才下令撤销西厂和内厂。
西厂作为一时的产物,在历史中永远消失了。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皇帝和太监的关系。大家一定很疑惑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都用太监。其实从广义上来说,宦官集团也可以算作官僚体系的一部分,他有很多文人阶层没有的优势:
首先,太监是皇帝的家奴。身处内宫,与皇帝沟通更方便,也更难揣摩皇帝的心思。
其次,宦官本身就是宦官,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皇帝。所以他们在为皇帝效力的时候,往往更忠诚,更为皇帝着想。不像文人阶层,他们往往以拯救全世界为己任,有时也不买皇帝的账。
第三,宦官不是不识字的粗人,有相当一部分宦官达不到受教育的标准。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他们完全有能力,不会像普通文人那样有那么多反对意见。
最后,宦官是后妃与外界沟通的主要途径。后妃要想对国家大事施加影响,就必须联合宦官。
总之,出于专制政权的内在需要,皇帝需要一支独立于官僚之外的力量为自己所用,而最方便的就是宦官。所以,只要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存在一天,宦官就有他们的位置。虽然他们经常在国家事务中制造混乱,但是任何一个聪明的皇帝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强大的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宦官可以与外戚区分开来,并且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