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解?
一,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中国现代化起步时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其社会内部逐步演进和积累的结果,而中国对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是对外国工业化国家侵略和刺激的回应。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的教训是“落后就要挨打”。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19年底,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将西方现代化的研究转向制度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进行了资产阶级与国家和解的实践,但他们还是没能实现国家富强的梦想。近代中国人以前的探索是我们对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未能使我们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富强。原因是我们没能实现民族独立,没能扫清封建势力等障碍,对现代化的认识局限于“现代化就是西化”,没能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由资本主义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模式。政府主导的现代化进程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充分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追赶式的现代化进程;国外模式的引进与接受。[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与世界其他工业国家差距巨大,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20世纪50年代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我们借鉴和模仿了苏联的经验和模式,一度过于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轻工业和工业比例的不平衡促使毛泽东等领导人开始思考如何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重点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2]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目标。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扩大阶级斗争的错误,工作重点放在阶级斗争上,现代化建设陷于停顿。
(三)改革开放以来
1978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新时代开始了。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凝聚人心,激励人们奋进,再次提到“四化”目标。1978年秋,邓小平归国后访日,对现代化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2006年3月,邓小平强调“当前的建设也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1979 10他首次提出修改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他说:“我们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付出了巨大努力。后来改成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标准降低了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起来不会很高。”[4]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十三大还将制定邓小平“三步走”发展的战略构想,即第一步,从1981到1990,实现GNP比65438+。第二步,从1991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5]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具体化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包括“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预计到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