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和杨迪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选拔官员?

隋文帝采用科目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朝杨迪时,正式设立进士,根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隋朝,黄凯七年(587),文帝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从那以后,官员的选拔是不分家庭地位的。科举制初期,有州年贡,规定每个州每年要派三个人到中央参加秀才和明静的考试。

大业二年(606),杨光增设进士科。明代的试才方略、试时试事之策、试经之术,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学科选才体系。

杨光创立了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事件。当时的进士科以政论文为主,以“文采佳”选拔人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到大业三年(607),考试科目已经有十科了。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出现。

扩展数据

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对中国乃至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和人文思想都受到科举的影响。

科举最初的目的是从民间为政府提拔人才。相对于世袭、推荐、九品官法的选拔制度,科举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方法。起初东亚的日本、韩国、越南都效仿中国举办科举,越南废除科举甚至在中国之后。16-17世纪,欧洲传教士看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并在游记中介绍到欧洲。

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期间,许多英法思想家称赞中国的公平正义制度。19世纪中期至末期英国确立的公务员录用办法规定政府公务员通过定期公开考试录用,逐渐形成了后来被欧美国家效仿的公务员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采用的考试原则和方法与中国科举考试非常相似,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科举的优点。所以有人把科举称为中华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就不分出身、贫富。这不仅大大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依据,也让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有了通过科研走向社会上层的机会。这一政策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明清进士中,有近一半是祖上不读书,或虽读书但不做官的“贫寒之家”。但只要能“登上龙门”,自然就“身价十倍”了。这些年来,成千上万的学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希望一举成名,孝敬祖先。

百度百科-杨光

百度百科-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