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历史发展阶段
最近有学者撰文分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线索和历史阶段,提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按照自身的内在逻辑线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先秦。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初步形成于西周,逐步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交替和逻辑演变。一是军籍、军政、古司马法等经典的初级阶段;二是以孙子、范蠡、伍子胥的出现为标志的转折阶段。三是以《刘涛》、《管子》的完成为标志的综合整合总结阶段。这一时期军事思想发展的特点是强调军事理论体系建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2)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呈现出兵儒融合互补的趋势;充实、丰富和发展先秦兵家提出的兵学重要范畴;对政治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关系以及治军问题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3)宋元明清(1840之前)。这一阶段,统治阶级更注重军事理论的总结和军事人才的培养;涌现出一大批综合性的大型军事书籍;文人讨论军事更为常见。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应分为三个时期:(1)夏商至汉初,侧重于军事科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军事科学著述的兴盛与沉寂、军事科学理论发展的特点以及军事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古代军事学起源于夏商,但军事学的理论体系出现于周代。春秋中后期,军事学在废除司马法不合时宜的作战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古代军事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尤其是军事学研究者众多,著述丰富,成为显学。阵法多样,兵法日臻成熟;诸子百家广泛交流,军事学与哲学紧密结合,军事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2)从汉代到宋元时期。总结战争经验和注释古代军事书籍是这一时期发展军事科学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丰富了各种作战样式。同时,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兵法交流,以及儒道文化对军事科学的渗透,也有力地促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军事科学发展的高潮是在北宋中后期和南宋时期。其主要特点是讨论军事的学者人数大大增加,军事书籍的数量和种类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军事学取得了和儒家一样的正统官方地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军队中传播;总结汉唐以来的军事斗争经验,确立儒道法原兵学法典精神,在更高层次上重新整合古代兵学。(3)明初至65438+9世纪50、6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进入冷兵器与火器相结合的时代;西方殖民主义的大规模东侵和日本势力的猖狂,使中国第一次遭遇了严重的海防危机。现实斗争的迫切需要呼唤军事理论的大发展。明中叶至清初,出现了古代军事科学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其特点是活跃着一批军事科学家和大量各种各样的军事书籍;军事科学在冷兵器与火器相结合的条件下,在军队建设和管理、海防、作战指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儒学与军事学的关系从“兵儒合一”转变为“兵儒合一”;一些军事科学家努力从哲学角度解释军事科学原理,大量涉及或专门研究军事科学领域的著作问世。此后,随着战争样式的改变,武器装备的更新,西方军事科学的强烈冲击,中国古代军事科学体系终于不可避免地解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