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彝族的婚姻习俗
永善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彝族作为土著民族,自古以来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整个彝族文化的长河中,也汇聚着永善彝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四川凉山出版的两部主要的彝族史书《黄渠》和《古猴》大多收藏在永善。
战争导致人口锐减,汉、回、苗民族迁徙、互学、交融,统治意识形态的灌输,对永善彝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永善彝族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四川凉山和东部方言区昭通、昆明、贵州等地的独特生活习俗和习惯。其中,婚俗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订婚
永善彝族的婚姻基本上都有婚约,称为“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约定。从今天的法律角度来看,没有法律效力,但已经成立,这是易家遵守的规范。即使是年轻结婚,一两岁就订婚的,也很少毁约。业务约定的缔结通常遵循以下流程:
求婚。这个男人心目中的女孩是谁的?第一,父母会讲,搞清楚女方父母的语气。如果语气好,有可能缔结婚约,然后邀请媒人(傅毅嘎)到女方家谈亲戚。有个特例,就是舅舅家有优先权。如果舅舅家要求结婚,其他家可能不会再求婚。彝族有句名言:“哦,停”的意思是“舅舅是妈妈”,所以我很尊敬舅舅。大部分女生都会以嫁给我叔叔照顾我为荣,父母也会很乐意报答哥哥。
说媒即男方托人带了一坛酒和九个煮鸡蛋到女方家,商量缔结婚约的相关事宜。包括是否同意这门亲事,商量彩礼钱(彝族,俗称彩礼银)和送彩礼钱的时间。聘金数额从几千元到几百元不等,尾数为“八”或“九”。一般分三次发,但不是一次发完。
烤鸡(彝族音箱撒的)。第一次付款叫做烤鸡。即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后,由媒人提出的男孩,他的长辈、亲友(必须是奇数,多为九人)带一坛酒、九个煮鸡蛋、一对鸡(一雌一雄)和约定的嫁妆到女方家举行正式的订婚仪式。几名女子的亲友(多为女性)在大门口给前来迎接男子的人泼冷水,才进屋。进屋后,媒人把酒和鸡蛋放在一堆装满粮食的升斗旁边,然后把聘金装在升斗里,一起交给主人。意思是谷财丰足,最后把鸡给了主人喂养,意思是这对小鸳鸯从此相伴。马上杀猪宰羊,主人一般会请亲戚朋友陪邻居。第一,他告诉大家双方的婚姻;第二是* * *庆祝。那天晚上,双方的亲戚朋友聊起了他们的家庭,交换了许多祝福的话,唱了一夜关于酒的歌。天亮说再见,女方父母也给未来女婿送了点钱,表示接受。之后女方会礼节性拜访男方,男方会隆重接待。烤鸡代表订婚的正式结束。
第二,结婚
和订婚一样,婚姻也要经历几个过程。
选择一个日期。当男女双方到了一定年龄,女方年龄为奇数(多为十七、十九、二十一、二十三)时,男方会找毕摩先生算算,选个好日子。该计算基于男性、女性和父母的出生日期。主要看女方家是不是“出了年”,男方家是不是“在丁年”,其次看有没有其他“乡客”。
交货日期。选好婚期,男方让媒人带一坛酒和九个鸡蛋去通知女方。
接一个亲戚(彝语母亲)。婚礼将在两天后举行。第一天以女方家为主,男方组织婚宴,为新娘提一坛酒、九个蛋和衣服、头饰、毡子、裙子、腰带、鞋袜等迎接新娘,并携带嫁妆。除了媒人,婚宴队伍全是男性,由媒人带队。新郎必须有弟弟,如果没有弟弟甚至弟弟也可以接受。其他人员不仅要年轻力壮,还要能歌善舞,口齿伶俐,否则女方的亲友会看不起男方,甚至嘲笑男方的亲友无能。
泼水。当婚礼队伍到达门口时,新娘的女朋友和姐妹们向他们泼冷水。
擦擦脸。饭后,夜幕降临,女方的姑娘们把那锅烟煤和灰尘用水混合,先给新郎的弟弟(彝语,母亲是北方人,俗称花脸)擦脸,再给婚礼一方的一些成员擦脸。画出来的脸不能全抹光,一定是奇数。画完脸不能洗脸。还得回新郎家一起洗,在新娘床下倒水。
堆哥画完脸,女方的两个女歌手开始挑战,婚礼队伍的两个歌手相遇了。形式二对二,一句话给我,一句话给我,一句话给我,同一首歌同一个词,跳着唱着。内容还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其实更有见识;或者互相戏谑,让亲朋好友开心快乐;或者表达传统、伦理、圣贤来教导后辈;或者诉说世界上最纯粹最真实的亲情。舞蹈简单,曲调优雅,字义华丽,回答来回。公鸡一叫,我就唱离开父母的歌(彝语还算突出)。形式由两对改为两对集体二重唱,由各自由歌手领唱,用同一个曲调,各用自己的歌词;内容如下:首先,女子戏弄、鞭笞新娘一行人;其次,保留了新娘;第三,新娘一方表示要把新娘带走,安慰她的家人;优美的曲调和深情的话语,最大限度地表达了新娘与亲人之间的依恋和离别之情。与此同时,新娘已经打扮好,穿上了嫁妆。
扯耳朵(彝语抓贝可,俗称抢亲)。随着黎明的临近,女方的青年男女一层一层的将新娘围在中央,婚宴队伍保护新郎的哥哥一次次的冲进墙里去揪新娘的耳朵,直到被揪出来。
哭吧,亲爱的。扯着耳朵,新娘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开始哭着和亲人告别。首先是父母,然后是兄弟姐妹等。,内容罗列了父母的恩情,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无法挽回的悲伤。
抱着新娘。哭过之后,新娘就要出嫁了,新娘的哥哥把新娘抱出去交给婚礼的队伍,新郎的哥哥把新娘抱给男方,婚礼的家也要转给男方。有的伴娘背嫁妆,有的轮流背新娘,一直背到新郎家。新娘不能着地,所以中途换背的时候要先垫上垫子让她踩。送行的人群中,负责抱席子的是新娘的小表妹(彝语席子帖)。只有草席被亲戚拿走了。
送别亲人(彝语府母)。女方要派亲戚朋友把新娘护送到男方,想去的都可以参加欢送会,一般几十人。并选择两三个姐妹陪伴新娘。
进到帐篷里。新郎家在大门外适当的地方搭起简易的露天棚子迎接新娘,称为亲棚。到了新郎家,喜宴队伍把新娘抬进棚里,送行的人围坐在两边。新郎家端酒出来,每个人倒一碗。主客相劝喝酒,气氛热烈。
梳梳头。在新娘棚里,后宅给新娘梳头的阿姨(新娘父亲的姐姐)还是把未来的一缕梳成两缕,也就是说这缕青丝是属于娘家和婆家的。彝语有句话叫“侄儿100根头发中有50根属于舅家”,根源就在于此。
进入房间。倒酒梳头后,还是新郎的哥哥把新娘抱进新房。为新娘送行的姐妹们和新娘躺在一起,直到三天后她们回家。在此期间,新郎不得与新娘同寝。
那天晚上,我又把歌唱了一遍,一改女主婉约的风格,以高音欢乐为主旋律。
福建(彝语)。第二天早饭后,男方向送新娘的人告别。先招呼客人坐在前一天新娘帐篷搭好的地方,然后用簸箕拎出羊卦、猪胆、猪贴,还有感谢媒人、感谢长辈的钱(福嘎)、舅舅的钱(哦)、舅舅的钱(哦抛)、舅妈的钱(舅舅)、哥哥送别孩子的钱(麻)。每个组都没有多少钱,只是礼节性的。媒人见了猪胆和猪贴,便祝福他说:“胆明柄长,两家情长存。"
惠门(彝语约纳古)。三天后,新郎新娘和随行的兄弟姐妹,十几个人到几个人不等,带了一坛酒,有的谢过之后甚至带了一只羊回家。后来家里又宰了猪和羊。三五天后,新郎带着新娘独自回到圆房,正式成为夫妻。
送净土菩萨(用俄文写于易)。婚后男女都要请毕摩先生送一个清净菩萨,除秽驱鬼。清口清舌,全家清净和谐健康。
三、婚后拜年(彝语古)
婚后每年过年,夫妻俩都要回家拜年,带的礼物主要是一坛酒,九个煮鸡蛋,半个猪头。
第四,婚姻禁忌
永善彝族乃至整个彝族都尊重血缘和宗法的家庭关系,严禁家庭内部通婚。解放前禁止阶级外通婚和外族通婚,现在开放了。因此,有人把永善彝族的婚姻称为“等级制度内的婚姻,家庭之外的婚姻”。月经和姨妈的孩子互称兄弟姐妹,但一般不订婚。
动词 (verb的缩写)常用数字
在永善彝族的婚姻过程中,经常使用“三、五、九、十一”等奇数,“八”等偶数也只是偶尔使用一两次,“九”是最喜欢的。“九”彝族发音为“古”,“古古扣”意为坚定、长久。这就意味着父母希望孩子感情长久,婚姻美满,家庭稳定幸福,可谓用心良苦。禁忌“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