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怎么写?

以下是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几个关键环节、引用的规范化。严格来说,写作(或在电脑上打字)前的很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经环节,比实际写作重要得多。很多来过这里的人都意识到,要完成一篇大论文,准备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真的准备好了,只需要几天到几周就可以开始写了。第一步是确定论文的题目。题目是否恰当,对论文的成败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在专业范围内选择任何题目都可以写任何东西,但是一定要考虑是否能有新的想法、发现、视角、研究方法和材料。注意不要选择太大的题目在这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展开。根据很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层次的论文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有争议的热点话题(我觉得自己的观点已经足够了)、比较性的选题、从其他专业的角度看本专业的选题(这是一种跨学科或选题的边缘效应)、有新插入角度的老课题、刚出现的本专业的新问题。第二步,围绕论文选题,收集(或称“文献检索”),阅读相关研究资料和理论依据。这一步工作比较辛苦,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找资料。这一步非常必要。没有这一步,你论文的内容很可能完全或很大程度上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相当于白做了;寻找的过程也是激发想法、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如果你不迈出这一步,你就切断了你新思想、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在观点、角度、素材等方面做准备。第三步,提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论假设,或者要研究的具体的、核心的问题。选题是指要写的论文的大致方向和范围。如果你真的想开始写作,你会遇到两个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想象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只是一种假设。通过大量的证据和材料,通过严谨的论证和恰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可以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践方面:具体要论证哪些问题?你可以提出很多理由,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是否与论证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科学的调查数据和(实证)分析。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涉及到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必须明确,贯穿整篇论文。因为硕士论文的字数比较长,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一大堆与中心思想或论点主题无关的话,最后得到“脱离主题”的结果。第四步,决定采用哪种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为了探索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人们采取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数据的方式和判断结果的标准。然而,各种研究方法在当前的论文写作中越来越显示出兼容性和内在联系。一般来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采取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思辨的研究方法。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一般规模较小,适应范围有限,使用的人更多,而不是自己的直接调查结果。这是由于研究经费有限,作者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论文以逻辑分析为基础,适当运用一些定量分析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加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做,而不是为了表现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比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是适合思辨研究的,再加上一个微观量化的调查结果去证明什么,那就弄巧成拙了。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具体问题。第五步是设计论文的框架。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这一步,但对于硕士论文来说更有必要,也更细致。一般来说,硕士论文要有前言、第一章、主章和结论。章节的设置在写之前要有一个总的布局逻辑,使其结构合理;章节之间有逻辑联系,防止瞎写,淹没主题,不知道说什么。这一步很少一次完成,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和调查采访中遇到的新情况而变化。但是,就像建筑师盖房子之前一定要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的层次,文章的大致框架不仅要记在脑子里,一般要用文字写出来,比较详细,最好具体到“节”(但“节”的层次不要一开始就固定),这样在写的时候才容易知道。到了设计论文框架的时候,因为是文字性的章节设计,所以在正式写作之前,除了请导师指导之外,也是广泛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好机会。通过设计论文的框架,大致可以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第六步,对已经获得的文献、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个章节中,然后进行阐述和论证。这其实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个描述是为了让作者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从性质上来说都不能证明论点或解释具体问题。只有对材料进行组织和论证(引用、修改、增删),才能使其充满活力,极其自然、自成一体,有效地为自己的主题服务。在这一步中,有时需要复习基本的专业知识(如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运用严谨的数据组织方法,紧紧围绕既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运用正论(此为主要)、反论、假设论、反驳论、隐喻论等方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必然会出现材料的使用或缺乏、逻辑推理、论点与题目不匹配等问题。需要停下来寻找信息或资料或访问专家,对原论文框架中的内容进行充实或删减,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况很正常,也很常见。安排好时间也是必要的。如果时间安排不当,可能来不及调整论文的结构和内容。第七步,对选定的题目进行重新评估,必要时修改示范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发生的另一种情况,即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自己的思考,觉得原来的题目不适合自己或难以完成,要及时调整写作计划,改变题目或调整题目。因为对这个专业的学术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题目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另一种选题不合适,难以完成的情况,不是题目本身,而是选题论证的范围太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是缩小了论证的范围。这时候作者必须愿意“放弃爱情”,放弃那些没有用的素材。在硕士论文的写作中,很少出现论证范围过小的情况,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但是也要注意题目范围过小的问题。第八步,从技术上检查和调整纸张。对论文中的章节设计(包括目录)、引文标记、注释和编号、文末参考文献的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摘要(包括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等技术问题,要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是技术问题,但也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特别是引文,凡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一定要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更不能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注的材料来源也要非常明确,作品名称、作者或编辑、出版社或出版物名称、出版或出版时间等。应该是完整的。有时候答辩中批评一篇比较好的论文,主要问题是引用不规范,导致论文评价较低,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