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融资顺序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制度等社会环境的不同,尤其是企业制度的不同,各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也不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市场化改革的初级阶段。中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和结构改进,吸取经验教训,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融资模式。?(一)我国企业融资模式的特点,留存收益比例低。这主要是由于扩张期中国企业内部积累不足,证券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建立,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企业整体绩效水平和留存收益较低。股票融资比例高。上市公司把配股作为再融资的首选。由于中国企业负债率高,采用股票融资无可厚非。但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上市,负债率大幅降低,股票融资依然备受推崇。发行新股是近年来上市公司流行的一种融资方式。自6月份上市公司龙头股1998启动以来,这种再融资方式逐渐受到其他公司的青睐。公司债占比小。中国上市公司一直忽视债券融资。我国自1986年发行公司债以来,已经发行了3000多亿,平均每年只有200多亿。2002年,上市公司通过股票融资2102亿元,企业债券仅为83亿元,占股票融资的3.95%。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规模明显偏小。美国同期债券融资达到9350亿,而同期股票融资只有6543.8+046亿,债券融资是股票融资的6.4倍。?(二)影响中国企业融资秩序的因素;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股权融资,而不是债券融资,这通常被认为是低资本成本。总的来说,这与我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就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而言,融资秩序不正常主要有以下原因。资产回报率低限制了内部融资。在重组之前,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后,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滞后,一系列相关因素造成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低迷,平均收益呈现普遍下降。企业的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公司的盈余积累,因此较低甚至亏损的业绩水平限制了我国上市企业的内源融资比例。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环境和阶段,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资金,愿意支付不同的融资成本,承担不同的义务和风险。一般来说,采用股权融资或者债券融资都是一个随机配置的过程。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协调发展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融资的市场基础,也是平衡债权和股权约束、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然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最终导致我国企业融资偏好畸形,也给上市企业带来了较高的融资成本。企业管理者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我国,管理人员的收入主要是非货币收入,即以各种名义体现剩余索取权的消费,如吃喝、娱乐、消费高档“消费品”等。货币收入不仅少,而且与企业效益无关。目前,控制权收益(非货币性收益)占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收入的主要部分,因此管理者更倾向于股权融资,越不想承担投资风险的管理者越倾向于股权融资。而且,经营者通过股权融资扩大企业规模,只是造成公司短期净资产收益率的降低,但这种方式并不会动摇其对企业的控制,也避免了债务融资的硬约束。总结一下,中国企业的融资顺序大致是: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偏好外部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偏好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偏好股票。虽然中国企业的融资顺序几乎偏离了现代资本结构中的优先融资顺序,但这是一种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融资顺序,可以使中国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