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派的独门冷兵器——咏春双刀

咏春拳派的独门冷兵器——咏春双刀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时至今日,武术流派数不胜数。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武器和技术,而中国南拳派独创的蝶式双刀及其刀法是中国武术的亮点之一。蝴蝶双刀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起源

关于蝴蝶双刀起源时间的文字记载很难找到。更早的传说源于广东蔡李佛拳派的蝴蝶双刀。根据这个传说,林则徐在训练水军的时候,广东蔡李佛拳派的师傅陈翔曾经教清军官兵蝴蝶双刀的技术,用来对抗侵华英军的枪炮和刺刀。当时清军官兵使用的蝴蝶双刀是左手和右手各持一把。蝶式双刀刀刃短,后半部厚,刀尖锋利,护手呈钩形。

这种形状便于刺扎和阻挡。蝴蝶双刀的名称由此而来——双刀同时使用,双刀交叉平放在一起,像一只蝴蝶。近战中,清军使用蝴蝶双刀。先一刀划在长枪上勾住炮管,再一刀伺机出击,刺向英军。蝴蝶双刀这种刀法虽然不错,但当时清军节节败退,刀难以对付火器,所以最终没有赢得与英军的战斗。(了解更多剑法,添加大师微信:longquanjian1)

出现

蝶式双刀的刀身长度大约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前臂长度,这使得双刀很容易藏在宽松的袖子或靴子里,更适合近身格斗中的转身等操作。蝴蝶的双叶片有两个大铁片那么宽。

还有一些蝴蝶,叶片狭长,尖尖的,适合刺。它们大多用于旧战争。现代习武者多使用宽刃蝶式双刀,刀尖多为弧形,如四分之一圆。这种蝶式双刀主要在手法上切入,在实战中主张伤害对手但不致命。

设计

传统的蝶式双刀只从刀刃中间切向刀尖,而不从刀刃中间切向刀柄。这个特点从清代的蝴蝶双刀就可以看出来。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无刃的刀刃部分可以进行非致命攻击,在战斗中也可以用来阻挡对方的武器,避免刀刃伤害。

蝶式双刀设计,从选材、刀片长度、刀片宽度到护手造型,都可以根据不同技法的需要进行改进,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量身定制。所以传统的蝴蝶双刀并不是量产武器,在幸存的藏品中几乎不会找到两套一模一样的蝴蝶双刀。

刀法教学

在咏春拳学校,叶文大师的蝶式双刀只有少数早期初学者学习,而后期初学者如李小龙等人并没有亲自传下来。通常初学者在练蝶泳双刀时,是单手练单刀技术,单刀技术练完后再每只手单手练整套刀法。

套路刀法练好之后,实战中会进阶。在实战刀法练习中,老一辈拳手都是用无刃木刀和竹刀练习,不会造成重伤。在陪练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搞清楚了战时大小距离的判断,时机的变化,临场的感知能力。

初学者练习,最基本的姿势是保持两把刀呈八字形,两把刀的刀尖朝外,两把刀之间的距离固定,动作方向一致,相当于使用者拿着一把八字形武器。所以初学者在学习蝶泳双刀/八刀时,一般会在两刀之间系一根绳子,以保持距离。

摘要

时至今日,蝴蝶剑仍被许多中国武术家认为是攻防结合的完美产物。在中国南方的广大武术爱好者中,蝶式双刀很受欢迎。咏春拳、洪拳等流派的一大批民间传人也致力于蝶式双刃剑法的练习和传承。除了武术爱好者,蝶式双刀也吸引了很多人为了强身健体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