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街的历史演变
珠江街道办事处由珠江管理区及其华侨农场演变而来。它的前身是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解放前,示范农场只有2000多亩耕地。1949至65438+2月,广东省东莞县军管委接管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1950年底正式命名为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1951年底,广东省归侨处理委员会在东莞县万顷沙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华侨农场,称为广东省归侨处理委员会农场。1952年,农田面积增加到7000多亩,1100多名归侨被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安置。1953开头,更名为广东万顷沙集体华侨农场。1954“广东万顷沙集体华侨农场”与“东莞万顷沙国营农场”合并为“广东万顷沙国营珠江机械农场”。到1966,珠江华侨农场土地面积增加到53263亩,其中耕地37292亩,总人口10709人,从业人员5278人。1978年6月,* * *接收安置越南难民4052人,农场更名为“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88年8月,珠江华侨农场由省里划归广州,市政府委托市农场局(1989年6月改制为市农工商集团公司)管理。3月,1965438,广东珠江华侨农场更名为广州华侨农场。1992 65438+10月,广州市政府批准设立“广州珠江管理区”,将县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委托给广州农场局,挂“广州珠江管理区”、“广州珠江华侨农场”、“广州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三块牌子,一套人员。根据穗办[2002]1号和穗编字[2002]233号,2002年2月31日,珠江管理区建制划归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作为其下属行政单位,政府配备了58名公务员,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市政、社会和侨务管理。2008年6月30日,10,珠江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行政编制28人,负责辖区内的区域、群众、公益、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