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个高中历史老师的资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在规范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和职业工作的关系时,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其内涵的主要意图是:

第一,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表明它是教师职业所特有的,是一种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化道德,是教师在现实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和具备的东西。

其次,揭示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专业素质不仅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且是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所获得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专业素质的本质: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些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教师专业劳动之后总结出来的,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风格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本质和规律,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严谨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模型。

(1)

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中能取得什么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他们才能产生遵守职业素质的模范行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争做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教育。

第二,爱学生。

第三,投身教育事业。

第四,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第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

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转化为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做出无私的贡献。那么,教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教师必须自觉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集体对老师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的专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劳动及其行为的看法。简而言之,就是指他们的教育劳动态度或者教师的劳动态度。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如何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首先,教师要有主人翁责任感。

二是对教育劳动有一种光荣感和自豪感。

第三,要有肯吃苦的精神。

教师的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和准则。要点应如下:

第一,要有教师意识,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遵守教师教育劳动职业纪律。

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的专业技能集中体现在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上,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是教师专业技能的体现。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要了解教育规律。

第三,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识。

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6)教师的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履行对学生、家长和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和职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7)教师的专业风格

所谓教师职业风格,就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8)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自身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教师的荣誉起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人才尽职尽责;

第二,教育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尊师重教,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教师要认真履行职业素质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贡献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