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服是怎么涂的?

分类:社会/文化> & gt军事

问题描述:

也就是说它的色块是按照什么原理分布的?

分析:

迷彩是作训服的基本类型,是一种由绿、黄、茶、黑组成的不规则图案的新型保护色。伪装要求其反射光波与周围景物大致相同,既能迷惑敌人的视觉侦察,又能对付红外侦察,使敌人的现代侦察仪器难以捕捉到目标。迷彩服最早是作为迷彩服出现的,希特勒的军队在二战末期首次使用迷彩服,被称为“三色迷彩服”。德军迷彩服在实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来各国军队纷纷效仿,对迷彩的颜色和补丁的形状进行了研究和改进。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研制的迷彩服,采用合成化学纤维制成,不仅在防可见光侦察方面优于原来的棉质材料,而且由于在彩色染料中混合了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防红外光侦察的伪装效果,使迷彩服的红外光反射能力与周围景物大致相似。

可惜直到80年代,我们* * *还是没有大量的迷彩服。中越战争中,参战部队仍穿着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国防绿”军服,已不能适应战场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前线士兵的需要,在英国五色迷彩和韩国方块迷彩的基础上,小规模生产了侦察兵等一批精锐作战力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随后,在模仿美军的M81林地迷彩后,研制出了* * *-87迷彩服历史上第一件迷彩服,并于1989年陆续装备部队。

总的来说,87迷彩服还是只解决了问题,但是大规模铺货的时候性能已经落后了,设计差,散热差。最重要的缺陷是反红外侦察性能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97式迷彩服随后被引进并配发到驻港部队。但这种迷彩还是没能解决耐磨性差、面料弱、散热性差的缺点,部队普遍反映觉得很无聊。

再来看看同期的美军迷彩。2002年,美军开始配发数码迷彩。这种迷彩图案设计充分利用了视觉生理,充分考虑了环境变化的因素。从近距离看,数字迷彩服的图案类似于图像的最小单位——像素;从远处看,这种伪装图案很容易融入各种背景,肉眼很难发现。目前美军装备的数码迷彩服有两种:林地数码迷彩和沙漠数码迷彩,都是混纺材料(50%棉+50%尼龙)。这种布的特点是不用熨烫,适合懒人穿。手臂上加了一个口袋;胸袋用粘扣带封口;袖扣由开扣改为暗扣,避免钩到东西;在肘、膝、臀等易磨损部位,加强层与布料之间有填充衬垫的空间;胸袋和名签都向内倾斜,类似二战M42伞兵服和越战热带作战服。可见,美军的迷彩在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前提下,已经做到了人性化,充分考虑了长兵在战场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体现了其科研人员的严谨作风。

中国军队分发的大多数迷彩服都是夹克式的。说实话,夹克式的迷彩服真的不符合训练和作战的需要。穿上武装带后,整个人看起来像个葫芦,有损军容。而且前后做动作的时候“露肉”,出水后泡在水里。而且外套比较封闭,湿了之后很难干。总之,我军的军装设计非常缺乏人性化,并没有真正为士兵提供最合适的军装。个人认为后勤设计师应该亲身体验士兵的生活和作战需求,不要搞一些让士兵无奈的设计。

上次在后勤装备展上看到了我军的新型迷彩。从单调的夹克款式发展到派克风、短款风衣、斗篷等多种款式,可以满足多兵种、季节、环境的需求。特别是它的面料充分利用了高科技和防水透气涂层。在自来水下洗也不会漏,但是汗液可以排出,有人造皮肤的作用。寒区版还有抓绒内肩,可以预防。听起来不错,但一问起来,面料也就300多块钱,顿时就泄气了。很难想象一向崇尚艰苦朴素的我军高层会愿意在基层大量配备这样的迷彩服。没办法,钱,中国军队永远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