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导游词

昆明6个导游词

作为一个靠谱的导游,经常要编导游词,实用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那么我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以下是我在昆明精心整理的导游词。欢迎分享。

昆明导游词1岩泉寺

在宜良县金星村,有一座山一样的狮子卧着,叫浮石山。五峰耸立于壁上,山石险峻。岩下清泉日夜汩汩,水质好,流量大。秀山俊秀,翠竹繁茂,清幽淡雅。因山川秀美,故又称岩泉山。自古名山高僧多。元初(约1341年),著名僧人盘龙出家为师,成寺,弘扬佛教。缘分已满,弟子建祠堂供奉,代代相传。后来一个道士发现这里是“风水宝地”,成为其中一员。岩泉古寺成为佛道杂居、寺庙合一的地方。

明朝景泰年间(1450 ~ 1456),幕府人朱福海开始修缮,万历年间僧人开始重修。它叫“岩泉漱玉”,是宜良八景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高上谕,王佐才上谕,邀请士人投资经营,修建亭台楼阁,半月池。从此,岩泉成为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西安童兵西安,殿阁受损。1920xx年,知县钱重修此亭,题名“半山亭”。1920xx年,沈怡马云祥集资修缮斗姆亭、黄愚亭,修建清风亭,广植花木,大规模制作摩崖石刻。寺观焕然一新,成为其最繁荣的时期。1940年,日军飞机轰炸昆明,伤员医院搬进来,风景难免受损。

1987年7月,崖石刻被公布为宜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2月,经县政府批准,岩泉寺所有权移交金星办事处。近年来,该办公室经历了大规模的全面重建。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玉皇阁、财神庙、山门、游泳池等。,并广泛种植花木、草坪,修建道路,增加石桌、石凳,使岩泉比以前更好看了。4月,1999,昆明世博园区指挥部和云南省旅游局授牌为世博会旅游接待定点单位。

20xx年,岩泉寺管委会刻制了三块纪念碑:钱穆教授写作处碑、袁家谷品茶处碑、臧真阁碑。它记录了近代岩泉寺的三段史实,很有创意,大大提高了岩泉寺的文化品位。

2翠湖公园位于昆明罗峰山脚下,五花山脚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原名菜海子。这里起初是滇池的一个海湾,后来由于水位下降,变成了一个清澈的湖泊。又因湖东北有九处水泉,又称“九龙池”。翠湖是昆明的一颗绿宝石,湖水清澈,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享有“城中玉”的美誉。

翠湖公园内,阮堤纵贯南北,是云贵总督阮元于1834年所建。连接东西的唐棣,是由时任滇、川、黔三省开国联军总司令的唐于1919年所建。两条长长的堤坝把这个湖分成四部分。堤岸上种着柳树,湖里种着荷花,荷花和柳树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绿意盎然。两条长长的堤防将翠湖分为五个景区——胡鑫岛景区以胡鑫亭、观鱼楼等清代建筑为主;东南是水月轩和金鱼岛;东北部是朱琳岛和九龙池;南面是葫芦岛和九曲桥;西边是海心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从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过冬,在水中嬉戏,争夺食物,为翠湖增添了无限情趣。这是因为昆明四季温暖如春,适合海鸥过冬。此外,昆明人视海鸥为朋友,爱护它们。昆明市政府还规定,不准抓海鸥,不准放鞭炮吓海鸥。就这样,红嘴鸥和昆明人结成了“朋友”关系。每年6月5438+065438+10月飞至昆明越冬,次年3-4月离开昆明,飞至东北和西伯利亚。

这个时候,游览翠湖,欣赏海鸥,会成为昆明人和很多外地游客的一大乐事。冬春时节,翠湖中聚集着数以万计的红嘴鸥,千人喂鸥,成为春城的一大景观。

“翠湖”占地21公顷,水面占15公顷。两棵长长的杨柳在花园中央呈“+”形相交,将整个湖分成四部分。南北横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巡抚阮元仿西湖“苏堤”神韵而建,东西纵堤叫堂堤,建于民国。在两堤交界处,是湖中小岛,以湖中亭子为主轴,形成中心旅游区。湖中央的亭子也叫“碧漪亭”。亭子外形美观,黄檐黄瓦,点缀着翡翠湖的春色。馆内有两个内院,是各种展览的场所。

胡鑫馆西侧有莲花禅寺和放生池,建于嘉庆年间。它们是著名的“海滩观鱼”的地方。现在佛寺变成了休闲宫,放生池变成了水上花园。西北角有“来双楼”,有溜冰场;西南角是葫芦岛;棕榈挺拔,东南角有三个半岛相连的大花园,名为“水月轩”。东北角有个“知春阁”。每逢节日,人们都聚在一起唱民歌,这很有趣。如今,碧绿的湖面上又多了雪白的红嘴鸥。从第一年165438+10月到第二年3月,羊群飞到这里过冬,每年一次,从未间断。“翠湖观鸥”已成为昆明最受欢迎的景观之一。

昆明导游词3昆明西山

昆明的西山古称笔架山。是碧湖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的统称。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区15公里,与金马山隔滇池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511米。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卧佛,故又称卧佛山。隔着水,就像一个富婆躺在有“睡美人”山美誉的滇池岸边。龙门石窟雕刻在昆明第一景点三清阁上。西山之名最早见于明日六年(1462),赐华亭山,大元觉禅寺御碑为“云南省昆明县海西山”。

西山森林茂密,花草繁茂,风景秀丽,景色绝佳。在古代,这里被誉为“滇中第一美景”。从昆明市的东南方向望去,西山就像一位美女躺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栩栩如生,头发在滇池的波浪中飘动,显得婀娜多姿,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

据民间传说,在古代,一位公主不堪忍受宫中的寂寞,偷偷离开宫殿,嫁给了一个年轻人。后来,国王拆散了这段美满的婚姻,用一个诡计杀死了这个年轻人。公主伤心欲绝,痛哭流涕,泪水汇成滇池,也仰面朝天,化作西山。西山已经变成了一个有许多景点的森林公园。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都有“三月三西山玩”的习俗。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举行聚会,唱民歌,玩小调,玩龙狮,野餐和欣赏风景,非常热闹。

昆明旅游指南四句话亲爱的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遇见你。欢迎来到昆明,这里冬无严寒,夏无凉爽。感谢你的祝福,我很幸运成为你的导游。我叫朱,你可以叫我。今天,大家将和我一起参加闻名全国和世界的99世界园艺博览会。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相关内容: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东道国政府举办或受政府委托举办的具有重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盛会,是非贸易性的全球性展会。它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贸易博览会,其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都能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向世界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因此,世界园艺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两类。综合性世界园艺博览会由参展国政府出资,在主办国免费提供的场地上建设自己的独立展馆,展示本国产品或技术。专业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指参展国负责在主办国准备的场馆内进行室内外装饰和展品设置,并展示一定的专业产品。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果本站包含的信息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写信给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你。

昆明导游词5华亭寺

华亭寺原名大元觉禅寺。元至正三年(1323),僧人在大历年间高宅旧址上建寺。明日顺六年(1462),祥生主持修缮,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修缮扩建后命名为华亭寺。

1920年,老和尚许云主持重建,并称之为“郭靖云起寺”,这是昆明最大的佛教寺庙。1984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华亭寺被列入全国首批开放寺院。感谢众多好心人的功德,重修了佛寺,修缮了寺庙,修建了500罗汉殿,修复了文物古迹,增加了现代书法对联,保护了著名的佛寺。

华亭寺结构完整,布局精密,气势雄浑,对研究宗教文化和古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方丈、禅堂、祠堂、斋堂、客堂、钟楼、鼓楼、海慧楼。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属于佛教建筑中的轴对称合院式。大雄宝殿有三尊金佛像,南海观音和五百罗汉,天王殿有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水、火、金刚和韦陀菩萨,藏经楼供奉释迦牟尼汉白玉佛像。寺内珍藏:泰元年(1324),梵文尊达拉尼咒石楼,明日圣旨碑,明朝状元杨慎的对联“一水持城西,有无雾霭,柱杖僧归苍茫;群峰对着你,雨晴倚栏人在画”等珍贵历史文物。

太华寺历经700余年沧桑,明清多次扩建修缮,但正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风格。该寺位于东西两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它有四个天井和五个庭院,并采取马戏角建筑,这表明了传统的多民族结构。寺内的亭阁、楼道、水池汇聚成一曲,清幽恬静。

昆明导游寄语6亲爱的游客们:

你好,欢迎来到昆明。我是你的导游。

昆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追求进步、幸福、独立和自由的曲折历程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灿烂、独特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历史。这里历史遗迹、古迹、历史墓葬众多,不乏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历史贡献。

昆明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昆明人”就在滇池周围生活繁衍。在这三万年间,昆明的历史连绵不断,文化代代相传。昆明是历史剧频繁上演的舞台。曾有庄启开滇、明末农民军反清昆明运动、云南军校成立、滇越铁路修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迁址、滇缅公路修复、驼峰航线开通等历史剧。昆明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大都市。这里曾是云南的中心,南诏大理500多年的副都,明末李咏政权的“滇都”,支援抗战的重要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的桥头堡,举世闻名的“民主堡垒”。昆明孕育和聚集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郑和、杨胜安、孙髯翁、蔡锷、朱德、叶剑英、聂耳、蔡陶西、李光田、、李政道、邓稼先等,他们都出生在这里或长期生活在这里。昆明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影响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重阳节起义、护国第一义、“一二·一”运动、昆明起义等都发生在这里。

“欲知路,必先造史”。我们的祖先用勤劳、智慧和牺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了解、继承和发展。

古代

滇池周围地区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一。在昆明海口发现的“海口华夏鱼”和“中新鱼”,隐藏着人类生命起源的奥秘。

300多万年前,昆明盆地只有几条小河缓缓流淌,已是雏形。从290万年到260万年前,形成了一些小而孤立的湖泊。从654.38+0.02万年前到20万年前,出现了现在意义上的滇池。

古时候的滇池周围,山上都是原始森林,山下的堤坝上长满了竹子和青草,亚洲象、犀牛、大熊猫等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九乡张口洞发现的牙齿化石证明30万年前昆明就有早期智人存在。后来在滇池地区,开始有“现代人”活动的痕迹。在呈贡区龙潭山,考古学家发现了滇池周边最早的人类头骨、颌骨、骨骼和牙齿化石。据科学测定,年龄为30520xx年前,820xx年前,属智人(现代人),专家命名为“昆明人”。那时,“昆明人”住在山洞里,可以使用简单粗糙的石头、骨头和蛤蜊制成的工具。在大板桥遗址、小石坝野猫洞遗址、石林板桥乡旧石器遗址也发现了许多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比“昆明人”时代稍晚。

新石器时代,滇池原始人口大量增加,出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不同的部落居住在滇池地区,他们与巴(在今天的四川东部),蜀(在今天的四川西部)和中原地区有关。“龚宇”包括昆明在夏朝的凉州,九州之一。商业遵循夏季制度。周朝合梁。公元前七八世纪,也就是大陆的西周,滇池进入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阶级分化。春秋战国时期,滇池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部落联盟,其中以“滇”为最大。当时的滇池周围,“河土平坦开阔,鹦鹉孔雀众多,有盐池田捕鱼的慈悲,有金银畜产的丰富”。

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庄缇进入云南,统一了滇池流域的各部落,建立了统一的滇国政权。云南的首府是现在的晋宁县晋城镇,庄健还在昆明市区建了一座“蓝菊城”。“庄健开滇”给滇池地区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加速了当时以“滇部落”为首的滇池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