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女王号战列舰的服役历史是怎样的?
1916 10年6月,俄罗斯战列舰Evstafi号、Ivan Zlato Huste号和Panteleon号分别轰炸了松古尔达克和克卢兹等土耳其港口。玛丽亚女王号作为屏幕卫士参加了这次行动。65438年10月6日,保加利亚落入盟军手中。这意味着其黑海港口瓦尔纳将很快成为德国潜艇的重要基地。10年10月20-22日和27日,玛利亚女王两次掩护前无畏舰,炮击瓦尔纳港。
“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加入黑海舰队后不久,1916年10月5日,俄罗斯驱逐舰“Fast”号向被视为敌舰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发射了7枚鱼雷!还好都没打中。8日,“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在克弗肯岛附近海域撞上了“塞利姆”号。炮战在22000-24000米的超长距离展开。
由于塞利姆的283炮射程有限,她只完成了5次齐射。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大仰角远程火炮发挥出了最大的威力,a * * *发射了96发305mm炮弹。此外,射击相当准确。1次齐射是远程射弹,距离德舰约450米。第二次齐射把偏差缩小到200米,第三次齐射得到的是近距离弹丸,偏差只有40米!“塞利姆”凭借自身速度优势迅速撤退,“凯瑟琳大帝”紧随其后。德国人对“塞利姆”号的观察是,“凯瑟琳大帝”号的航速甚至达到了25节!但“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速度差距毕竟太大,塞利姆最终还是脱身了。
1965438+2006年4月4日,“玛利亚女王”和“米德里”有了一次邂逅。原来,有了海岸的庇护,“米德里”已经摆脱了俄罗斯的侦察。但“米德里”号的德国船长向俄罗斯军舰发出了“亲我屁股”的挑衅信号。俄罗斯军舰被激怒了,她立即作出了反应。第三次齐射的碎片擦过了土耳其军舰。“米德里”还没走出“玛利亚女王”的射程,就加速逃跑了。在事后的报道中,德国人也评价俄舰的火炮很优秀。
7月4日,“塞利姆”号发射炮弹轰炸高加索海岸Tuashep附近的俄罗斯阵地。黑海舰队得知情报后,立即出动玛丽亚女王号和伟大的叶卡捷琳娜号,试图对土耳其军舰进行攻击和围歼。但由于玛利亚女王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阵地存在漏洞,塞利姆躲过了来自北方的俄罗斯驱逐舰的侦察,沿着保加利亚海岸返回了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基地。由于这次行动的失败,黑海舰队司令部和参谋部的矛盾彻底公开化。结果,瑞典舰队司令中将·аллEber hart于2006年7月65438+6日被解职,中将·ав·科尔恰克接替了他的职位。21日,玛丽亚女王号作为科尔察克的旗舰攻击,赶走了正在追击俄罗斯“幸运”号驱逐舰的塞利姆号。
1916,10年10月20日,俄罗斯海军遭受了整个一战中最惨重的损失..早上6点20分,“玛利亚女王”号1炮塔下船体的浓烟和火焰从炮塔附近的舱口、通风器和炮口涌出。船内立刻响起了火警,船员们迅速拖出消防水龙带,前往火灾区域。但随后前方弹药库发生大爆炸,指挥官塔、前桅杆、烟囱全部倒下,炮塔1被炸毁,炮塔环座升起的火焰高达300米。军事工程师伊格纳切夫带领一群勇敢的水兵放水,淹没了前方弹药库。虽然随后的爆炸夺去了所有这些战士的生命,但他们为未来的破坏赢得了时间。其余三个弹药库的消防进水阀及时打开。
到7点左右,虽然船内仍有一些小爆炸,但火势正在慢慢消退。船员的损管工作成效显著。但7点刚过不久,前鱼雷室可能会再次发生爆炸,其强度相当于第一次大爆炸。船头的整个舱壁被彻底破坏,海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进船内。“玛丽亚女王”号的船头迅速下沉。12七点,船头完全没入水中。然后船体逐渐向右侧倾斜,此时船长下达了弃船的命令。4分钟后,“玛丽亚女王”号向右侧倾覆沉没,1名军官、2名士官生和225名水兵遇难。
事故调查委员会总是提出三种可能的原因:1火药是高温自然产生的,2运输推进剂或底火时,不小心碰撞会爆炸,3是故意破坏。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第一种,因为玛利亚女王号曾经在试航中发现前方弹药库温度过高的问题。原因是弹药库离前面的锅炉房太近,温度高。此外,由于第一次爆炸损坏了“玛利亚女王”号所有的锅炉蒸汽管,所有的发电机都无法工作,导致船内应急照明无电可用。
这被认为是玛丽亚女王号失败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如此,这一损失对黑海舰队的影响只是战术性的。因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已经服役,“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号在获得动力系统后也即将完工。土耳其舰队没有得到加强。
随着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黑海舰队的战斗和归属变得相当复杂。1965438+2007年4月29日,“叶卡捷琳娜大帝”更名为“自由俄罗斯”。同样根据Brost条约,德国人将入侵整个乌克兰。正当德军前卫部队进入塞瓦斯托波尔时,黑海舰队主力在少将·мпп萨布林的率领下,于2008年5月1914日夜间离港,向黑海东岸的新罗西斯克港驶去。
德国人要求布尔什维克让驶往新罗西斯克的舰队返回塞瓦斯托波尔,并将船只移交给德国使用。列宁不想与德国直接对抗,但也不想让德国人获得俄国军舰。因此,他指示德军只要能以武力夺取船只,就击沉所有战舰。
19年6月,莫斯科的沉舰令下达。“刻赤”号驱逐舰向“自由俄罗斯”号发射了三枚鱼雷。但在“刻赤”号被驱逐舰射击前,其鱼雷深度仅为1.5米,因此三枚鱼雷并未对“自由俄罗斯”号造成明显伤害。第1条鱼雷击中煤仓后可能激起了大量煤尘。第四枚鱼雷的击中引起了这些尘埃-空气混合物的剧烈爆炸。“自由俄罗斯”号在4分钟内倾覆沉没。
自由号舰长,上校а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и1最初返回塞瓦斯托波尔的俄罗斯海军士兵大部分是乌克兰人。他们希望利用沙皇的遗产建立独立的乌克兰海军。然而,他们的德国赞助人显然不同意,鲁登道夫将军计划让自由号在德国船员的控制下服役。10 10月1日,德军正式接管了自由号。6月5438+05日,德国驾驶的自由号进行了第一次巡航,此时她的主炮无法正常发射。不久,德国向盟军投降,英法联军于10月24日接管了自由。英国海军对自由号的三重炮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曾经想过拆除一座炮塔,运回英国仔细研究。
但最终英军还是在Vrangel把完整的“自由”交给了白军。1920 10,“自由”改名为“阿列克谢夫将军”。65438+10月65438+4月,阿列克谢夫将军和战败的Vrangel白军离开克里米亚,前往法国控制的突尼斯大港口。1924年6月,法国总理格里特通知苏俄,如果他们愿意谈判偿还俄罗斯所欠的贷款,法国可以考虑将“阿列克谢夫将军”改为俄罗斯。在65438+2月期间,由克雷洛夫和苏联海军武官еа Baehrens率领的代表团检查了阿列克谢夫将军的技术状况,结果令苏联人相当满意。
1925年4月,在双方谈判的时候,杰瑞特政府下台了。然后法国内阁在接下来的14个月换了6次。上一任首相博尼歇尔对与苏联打交道毫无兴趣。因此,“阿列克谢夫将军”仍在竞选中。她在1926被卖了,但是并没有马上解体。1931年,“阿列克谢夫将军”号在抛锚时意外沉没,后来被浮上来。1936年,“阿列克谢夫将军”号连同最后一批停靠在赛达的白俄罗斯船只被摧毁。
“自由俄罗斯”号沉没后,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政府派出潜水队打捞至今仍放在舰体中的305毫米炮弹。当时这些炮弹的单价是3000卢布。由于潜水员缺乏经验,加上船体倒挂在海底没有出入口,打捞工作进展非常缓慢。有人想了个办法,在船底外板放上少量炸药,然后炸出一个更大的洞,方便人员和机械进出。这个馊主意的结果可想而知。
1930的某一天,炸药被引爆。结果整个新罗西斯克在剧烈的爆炸中颤抖,水柱高达100-120米,碎片飞出数百米远。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调查结果表明,炸药引发了鱼雷的弹头,进而导致了弹药库的爆炸。几番折腾下来,“自由俄罗斯”号的船体结构已经被完全破坏,任何打捞和修复工作都不可能进行。
“玛利亚女王”号的打捞工作始于6月1917月10。工程师们首先修复了船体上的洞,然后在封闭的船舱里充入了2.1大气压的空气。5月18日,她能靠自己的浮力漂浮,5月31日被拖进塞瓦斯托波尔北码头。
1920年,为了防止苏联红军从海上进攻,白军在主航道击沉了“玛利亚女王”号作为阻拦舰。红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后,玛丽亚女王号于1922年秋再次被打捞上来,于1927年解体。还有一种说法是5月8日上浮后,在31进入码头,在码头一直呆到1923。后来为了修码头,她把自己扶正,拖到浅滩搁浅。1926返回修复后的码头拆除。玛丽亚女王号翻船时,四座主炮塔全部从船体上脱落。苏联人把他们接了过来,编入了第30岸炮连。二战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30连表现异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