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的植物学历史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桃坑。河南郑州新时代二里岗遗址也出土了大量的野桃石。特别是河北省藁城县太西村商代遗址,出土了2枚外观完整的桃核和6枚桃仁。桃核椭圆形,长宽分别为1.6×1和2×1.2厘米,深褐色,木质坚硬,表面有皱纹和孔洞,两侧有纵沟,顶部尖,基部扁圆形,中央。桃仁灰白色,卵圆形或长圆形,常为10-15 mm,宽8-12 mm,两侧边缘薄,顶端钝圆,横截面扁椭圆形。种皮薄,粉碎后出现黄白色的籽粒。经鉴定,与今天栽培的桃一模一样。出土文物证实古代记载,证实中国是桃树的发源地,人们利用和种植桃树已有很长时间。
公元前二世纪以后,中国人栽培的桃树沿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经中亚向西传到波斯,再传入希腊、罗马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后逐渐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但直到九世纪,欧洲才逐渐种植桃树。15世纪后,中国的桃树被引入英国。
印度桃树也是从中国引进的。公元630年,唐僧玄奘写下了一个关于桃树传入印度的传说:公元1世纪,当众所周知的斯琪特国王加诸色加执政时,中国甘肃各部落的商人经常前往印度,带来了精美的丝绸制品和各种珍贵的水果,包括桃子。国王Katsumseka给了他的客人一个盛大的招待会。中国在那里种植桃核和其他石头。几年后,桃树在印度枝繁叶茂,受到印度人民的称赞。中国人居住的地方被命名为“到那个仆人的土地”,意思是“中国的土地”;桃子被命名为“支那果”,意思是“中国水果”。这个故事至今仍在印度广为流传。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桃树随着欧洲移民进入美洲。但由于桃树品种不适应当地气候,桃树开花多,结果少,极大地制约了其发展。直到19世纪初,园丁们从欧洲引进了一种叫“艾尔贝塔”的核桃品种,桃树才在南北美洲传播开来。20世纪初,美国园艺家从中国引进了450多个优良桃品种,仅用十多年时间,就选育出适合亚热带气候的优良品种,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桃果生产国之一。
日本种植桃树的历史比较短。1876年,日本冈山园林从中国、上海、天津引进桃树苗。1878年,玉瑾县顾村(今冈山市)的山内义雄挑选了两棵桃树幼苗,精心培育。三年后结出11桃果实,是中国桃在日本的第一代果实。由于这里气候适宜,桃树长势良好,果实品质优良,桃种植业发展迅速。园艺家培育了40多种优良品种。冈山县满山遍野,桃树成为日本著名的桃乡。桃花被定为县花,生产的桃子远销大阪、神户、东京等大城市。几个改良的“冈山白”桃已回国归化,成为我国栽培的口感、香味、品质俱佳的优良品种,鲜食和罐装皆可。
古代出土文物和桃树传播的事实证实了中国是桃树的故乡。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考古资料和深入研究,一些西方学者只是根据语言推理和“中国没有见过野生桃树”的猜想,就做出了“桃树起源于波斯,并从那里传到欧洲”的结论。因此,桃子被命名为persic,意思是“波斯水果”。桃树的拉丁学名也由此而来。更何况,过去有一种极其错误的所谓“中国文化来自西方”,只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原产于中国的桃树说成是古代从波斯传入的。桃树受了几百年的委屈。
著名植物学家迪坎多尔经过认真考证,在他的《农学植物考证》一书中指出:“中国有桃树,一千多年前希腊、罗马、梵语民族就有桃树。”他还说:中国通往西城的道路很早就开通了,所以桃核才有可能翻山越岭,传到克什米尔,没有荆棘和波斯国。推测应该是在梵语民族迁徙和波斯希腊交通回流时代之间。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进一步指出,“根据桃在更早时期并不来自波斯,根据它没有正宗的梵文名或希伯来文名,认为它不是原产于西亚,而是来自中国。达尔文还研究了中国桃、重瓣桃、蟠桃的育性特征,并与英法两国的桃树进行了比较,认为欧洲桃都起源于中国桃的血液。桃树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一致认可。
中国最早记载桃树品种的古籍是公元前十世纪的《尔雅·曹氏篇》:“罗(音矛),冬桃;吆(音四),山桃。”《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在北京建了一座“上竹园”。在官员贡献的不同水果中,有秦涛、方涛、稗子核桃、金城桃、七梯桃、柴温韬、霜桃等桃品种。公元三世纪,郭又给增加了“冬桃、秋桃、香桃、红桃”。随着嫁接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桃品种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公元6世纪在《齐书》中记载的桃品种有近20个,宋代周仅洛阳一地就有30多个,明代王在《群芳铺》中记载的桃品种就有40多个。如今,“桃李满天下。”桃树种植在全世界近100个国家。生产最多桃子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日本和意大利。得益于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阔的种植面积,中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培育出了五彩缤纷的桃树,南至江浙,北至吉林,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统计,原产于中国的桃品种有上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