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三级”是什么?待介绍
班固(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公元32年至92年)。孟建这个词。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诞生。九岁时,他就能读诗和赋了。13岁时,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左右,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研究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父亲班彪去世,从国子监回村。他忧心忡忡,就在班彪《史记列传》的基础上开始写《汉书》,到张寒建初中时基本完成。
班昭(约49-约120)
阿姬,本名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师叔()之妻,早年丧偶。(《后汉书·女史》)有她的记载。因为《汉书》及其八表和《天文志》都没有完成,所以从东方延续了汉朝和皇帝的圣旨。几经传召入宫,皇后被称为曹老爷(gū)。三卷共七条女诫。班昭字惠班,又名纪,有家世,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伟大的作家。班昭本人也经常被召入宫中,教皇后等达官贵人读经,宫中尊称他为师。
苏三
指的是苏洵(不北宋散文家劳权和他的儿子苏轼(号子瞻,本名东坡居士)和苏辙(1039 ~ 1112)。嘉定初年,宋仁宗、苏洵、苏轼、苏辙都去过东京(今河南开封)。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名声,他们的文章很快就名扬天下。士大夫争相讲故事,文人争相模仿一段时间。宋代诗人王碧芝在《泸水燕子的故事》中记载:“苏文章擅天下,其词名曰。盖勋是老苏,石是大苏,哲是小苏。”“三苏”的称号由此而来。苏父子积极参与和推动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中,苏洵、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不仅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诗歌、词、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由于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在当时文坛上影响很大,所以后人统称他们为“三曹”。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是开创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以清丽的文风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气象。曹丕擅长诗歌和辞赋。他的著名作品有《燕歌行》、《武质书》等。其中严歌苓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两部著名的散文诗,即《洛神赋》、《致吴姬书》和《致杨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