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的历史渊源

梳子是两种器具,即木梳和篦条。常州梳子制作技术形成于东晋,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常州梳子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生产规模也超过了历代。清乾隆年间《常州赋》载:“削竹成箅,京门多户。”当时常州西、南门从事梳子制作的有数万人,所以西门有“碧鸡巷”,南门有“木梳街”作为地名。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苏州织造院的官员每年都会在常州定制一批精品梳子,送往皇宫,所以常州梳子一直享有“宫中名梳”的美誉。近代以来,常州梳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和博览会,获得金银牌10余枚,如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1915银奖,费城国际博览会1926金奖,1981国家银奖,6544。在对外交往中,常州梳子常被作为国礼。

宫梳名篦,情同;鄢陵特产,花开并立。常州最早叫延陵,常州汉族民歌的这首歌是常州著名特产,即木梳、篦。

梳子梳子叫梳子,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在中国古代,梳子与簪、钗、胜、踏、金钹、竹花、趣并称为八大发饰。梳子是梳子的一种。在古代,汉族妇女经常把精致的梳子放在发髻上作为发饰。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有云:梳,梳也是总称。古人留长发,梳头梳子是每天梳头的必备之物。梳子的节距是松的,用来梳理头发;箅子的齿间密密麻麻的空隙,用来清除头发上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不滋生寄生虫,让人容光焕发。梳子还能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并可插入头发间作首饰。常州梳自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炉排产业的创始人应该是陈其子。春秋时期,陈其子做官,因犯罪入狱。由于狱中生活条件恶劣,陈其子的头上长满了虱子,痒得不得了。有一次,陈其子被狱卒用竹板打了一顿后,发现竹板裂成了箅子。陈其子整理好压好后,用它去除了头上的污垢和虱子。这是最初的壁炉。常州的木梳业不同于篦掸业。木梳业的创始人是赫连和皇甫,篦掸业的创始人是陈其子。赫连和皇甫是黄帝时代的传奇工匠。赫连勃勃有时是由赫连和黑连写的。据说每年农历二月18、九月二十八,梳子业都会举行祭祖仪式,以求祈求生意兴隆。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穿过常州。当时运河两岸整条街都是梳子作坊,所以叫木卡姆街,比吉巷。站在文横桥上,头顶明月,目光垂下大街小巷,月色、灯光、波浪倒映,水声、脚步声、橹声、竹声合奏成曲。古人云:文横过月,篦梁通明,为常州西郊八景之首。江南有句话:“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第一梳”。常州梳篦始于晋代(公元265-420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常州东郊东晋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半圆形木梳,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常州步恒顺梳子店成立于明朝天启年间(1622),世代相传,拥有“雕、描、刻、印、嵌”五大技艺。

明末清初,常州梳子享誉南北,西门、南门周边从事梳子生产的人代代相传,达数万人。市内有碧鸡巷、木沙街,均以梳子集散地命名,有卜恒顺、王大昌等老店数千家。《常州赋》有“竹削箅,朝京门有余门”的描述,“文衡穿月箅梁灯”为明末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可见历史上常州梳子生产之隆重。

清朝时,苏州织造院的官员为了奉承皇帝,每年农历七月总要去常州定制一批高档梳子进贡皇宫。李为西太后梳头所用的常州象牙梳,至今仍留在紫禁城。所以常州梳子享有“宫梳”之称。

常州梳以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而闻名。常州梳是精品。齿尖润滑,水不脱。比如木梳,是用了上百年的黄杨木、石楠木、枣木,经过28道工序精制而成。这不仅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工艺品。清末民初,随着生漆涂胶技术的发明及其产品的出口,其知名度远播海外。

精致的常州梳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于一身,一千多年来一直深受百姓喜爱。今天,传统梳子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却不容忽视。2008年6月,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最早的梳子是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象牙梳子,距今约6000年。从一些汉族人已经出土和传世的梳子来看,汉、唐、宋都不一样。汉代为长马蹄形,纹饰以云纹为主,偶有鸟兽入羽;唐代为马蹄形,下部略宽;在宋代,它是月牙形的。古代的梳子多由木头或竹子以及贵重的材料制成,如金、银、象牙、犀牛角、水晶、龟甲、锡、镶玉珠等。

据文献记载,唐代妇女不仅喜欢插梳子,还喜欢插箅子。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当地梳子的图案和颜色数不胜数,长度超过两英尺。北宋以来,质地越来越贵重,金银梳子相当流行。宋代女子崇尚插梳,不逊于唐代,达到痴情的程度。大文豪苏东坡曾写过一句诗,“山人醉时铁冠落,女子笑时银梳低。”元代,常州梳从运河经长江出海,在水上沿丝绸之路向海外传播。元代以后,梳理的习惯逐渐式微,到了明清时期几乎被遗忘。常州梳子生产已经走上了集团化和半机械化的道路。在继承和发扬“雕、描、刻、烫”传统技艺的同时,结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的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梳子成为充满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日用工艺品。从1981开始,常州梳子在两年内升级到三个层次:第一代是简单的日用品,第二代是日用品和工艺品的结合,第三代是艺术欣赏和小礼品。其中有集艺术欣赏和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长寿梳”,有“四大美女”、“红楼十二钗”等造型欣赏梳,有蝴蝶、龙凤、脸谱、民族玩偶等旅游纪念梳,还有各种精美如玉的箅子。

截至2005年6月底,常州市从事梳子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近1000人,辅助生产人员10000多人。簸箕年产量654.38多+0.3万,木梳年产量200万。常州每年有数百万把梳子出口到世界各地。

从第一代日用梳子,到第二代日用工艺梳子,再到第三代艺术欣赏梳子和旅游梳子,常州梳子厂又创造了第四代发梳和胸梳。这些梳子造型逼真,色彩鲜艳,集实用性、观赏性、装饰性、收藏性于一体。

常州梳,曾经是皇宫梳子,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每天梳头、清洁头发的必需品和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