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历史景观:福州西湖公园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中心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福州西湖是金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县令高燕所刻,晚唐时已是旅游胜地。五代时,福州西湖成为福建王次子王的御花园。到了宋代更加富裕繁荣;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铺石,重修。1914被拐进了西湖公园。

福州西湖公园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被誉为“福建园林明珠”,位列中国36大西湖之一。现占地面积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5438+0公顷,水域面积30.3公顷。

据史书记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县令高燕建子城时开凿西湖,将西北山上的水注入此处灌溉农田。因为它位于金代城墙的西部,所以被称为西湖。五代时,福建王扩建城市,将西湖与南湖连接起来。

其子燕军称帝,在湖滨碧池上建了一座水晶宫(在今天的水关门附近),建有亭台楼阁,并在王宓和西湖之间挖了一条复道,以方便后宫游览西湖。西湖成了明朝的皇家园林。从那时起,它逐渐成为一个旅游区。宋年间(1174—1189),南宋宗室、福州府、福建府使赵如玉也在湖上建了一座亭,题名为“福州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音、古斜阳、水晶。

历代文人墨客都惊叹于西湖之美,留下了许多佳作。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他的《何心郎三山雨游西湖》一诗中,称赞“阴雨更好,石未婚”。明代谢的《西湖晚盘》赞曰:“十里柳如丝,夜湖光更奇”。民国三年(1914),福建让许世英把西湖变成公园,当时面积只有3.62公顷。

解放后,西湖公园几经扩建。它融合了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利用自然景观优势,优先配置乡土树种,讲究诗情画意,“以小见大”,使西湖的景色更加秀美而著名。恢复和新增的景点有仙桥六色、魏紫堂、开化寺、万载堂、梳妆亭、“西湖美景”、诗廊、滨水亭廊、鉴湖亭、湖赛、湖心春雨、金林小源、古城落日、秦方园、莲花阁、归斋、寻湖碑、盆景园等。

扩建和重建

福州西湖公园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36个西湖中排名第六,也是福州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园林。

福州西湖公园经过多次疏浚和改造,现已成为一座风景优美、远近闻名的古典园林。历代文人墨客仰慕西湖之美,常聚于此吟诗作画。宋游览后,辛弃疾写道:“若阴雨更好,石未婚。”1830年,林则徐重修西湖荷花亭,留下诗句:“走在杨柳花丛中,荷花香影里”。可见福州西湖公园有着独特的魅力。

福州西湖公园管理处处长尚世杰告诉记者,自西湖公园免费开放以来,游客数量从每年60万人次迅速增加到每年200多万人次,日客流量达数千人。他说,福州西湖公园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也是人们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湖公园周边居民的增加,西湖公园原有的规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因此,福州西湖公园的扩建改造已经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