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冷门人物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袁崇焕在历史上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构筑宁晋防线,取得宁远大胜,重创努尔哈赤。他是明末对抗满清的坚强长城,可谓战功赫赫。但另一方面,他杀了同事,开了私会,一意孤行。崇祯该不该杀他,尚无定论。这个袁崇焕到底是忠诚还是奸诈?我们来看看他在辽东都干了些什么。
纵观袁崇焕一生,做了三年县长,考核三个全A,说明袁崇焕还是有能力的,有能力就应该提拔重用。所以袁崇焕从七品知府升为六品兵部,一般人成了京官,应该自得其乐。但袁崇焕连办公室都没坐,主动申请上前线,说明他不仅胆子大,而且以天下为己任。作为监军,他敢于否定辽东巡抚王在晋的山海关。
况且,如果毛被杀死,毛和满清还有书信来往。如果毛不杀他,早就叛变了。再加上明政府两线作战,他被灭只是时间问题。没必要,就业不凝聚。名义上,袁崇焕是第一将军,但毛龙文有晁烜的支持,他不听袁崇焕的命令。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不服从合作当然要被打死。不然二线操作就更差了。既然杀了朝燕,就要充分重用袁崇焕,保持势头,带兵长驱直入,直取青燕。但明朝杀了袁崇焕,无异于断了我们的臂膀。可惜一代军神先死于壮志未酬,跟错了boss,一切都白费了。很遗憾。
看看北京城下的一战。皇太极率领十余万大军,一路杀到了北京城下。事实上,当时的北京守卫空虚,士气低落。按照当时的势力对比,满清指日可待,但中途却杀了一个千里之外的救星英雄。袁崇焕率八千铁骑先锋,南征北讨北京。当他筋疲力尽时,他与满清军队在城下毫无调整地战斗。8000年的明军能击退65438+万以上的满清,证明如果重用袁崇焕,打败皇太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时候,是自毁长城。他的自杀是咎由自取,不愧为大明最无能的皇帝。可惜他也毁了明朝。朱元璋不应该原谅他是鬼!!!
生命延续大师?孟珙
孟珙在南宋末年开始崭露头角。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时,孟珙是大将之一,并取得了相当的战果。金朝灭亡后,南宋遭到蒙古入侵,镇守襄阳城的孟珙多次击败蒙古军队,连破蒙古十二营。
但这不是他最好的。孟珙最好的身份是救火大师。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论哪里有对孟珙的入侵,他都会冲到那里,然后打败入侵者,去下一个地方。在他的一生中,几乎没有失败过,堪称机动防守大师。如果没有孟珙,南宋早就灭亡了。
被称为史上最昏庸君主的辽朝皇帝,鲜为人知,尤其是他的名字,能知道的很少,但认识他确实有助于了解昏庸君主的历史。
耶律静一生有三大爱好:喝酒、睡觉、杀人。
他喜欢喝多少?上朝的时候喝,祭天的时候喝,骑马的时候喝,甚至和嫔妃睡觉的时候喝。
他睡过几次?一个整天喝酒,每次都喝醉的男人,不爱睡觉,不相信有鬼。
他有多爱杀人?太疯狂了,杀了所有人,杀了任何一个觉得不舒服的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中间还有妃嫔太监。如果他不小心打了个哈欠,被他听到,他将面临灭顶之灾。
冯导,历经四朝十帝,是圣人还是无耻之徒。他工作了三年(950年)。69岁时,冯导效法前辈,写了一篇《长乐老自叙》。在这篇自传性文章中,他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后,承认?在家孝顺,为国尽忠?。就是这样一个以忠诚为荣的人,却在后世以缺乏气节和羞耻著称。
01
冯导生于唐末诺二年(882)。后周世宗咸德元年(954),北宋建立不到六年就去世了。粗略地说,他是一个与五代同生共死的人。
官方史书通常称冯道为四朝十帝:四朝是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这十位皇帝包括唐朝皇帝、明朝皇帝、明朝皇帝、明朝皇帝、后晋皇帝、汉朝皇帝、隐帝、后周皇帝和世宗皇帝。
然而,在他于后唐投奔李之前,冯导已经在燕王刘寿光手下服役,刘寿光于911年自称为大燕王。公元946年后金被契丹所灭,冯道向辽朝投降。辽太宗耶律德光曾在开封称帝。他既想当契丹皇帝,又想当汉朝皇帝,但很快就因为统治基础不稳而回到北方,然后死在旅途中。
如果算上燕国和契丹,冯导就是生活在六朝的十二大师,这种工作经历大概是史无前例的。自然,冯导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气节的无耻书生的典型代表。
在五代流传下来的史料中,冯道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廉洁节俭的形象。唐庄帝登基后,冯导升任中书舍人、财政部侍郎,不久因父亲去世而辞职。丁酉时期,晚年在冯道读书的杜甫,住着茅草屋,和农民一起种田,但他并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后来荒年,冯导把个人工资全部用来帮助村里。
公务员最怕贪钱。冯导以穷则思变的自律为人称道,在国内名声大噪。后唐,明宗评论说,?真正的士大夫?。
冯导也不好色。有一次,一位将军送给冯导一个被掳掠来的美女,冯导当场收下,但也只是一次不错的娱乐,并没有越界。私下里,他命令人们找到她的家人,然后归还。
总的来说,冯导是一个具有传统儒家美德的人。
一个经历过很多事件的政治不倒翁,多半是一个没有主见,听从别人建议,只知道如何过日子的家伙。因为他们没有强烈的政治主张,所以不会得罪当权派。同样,他们也不会过多参与时事,从而避免未来的清算。这样的人基本上只是政治吉祥物。
相比于平时的政治不倒翁,冯导也有出彩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在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中,冯道主动谏君的例子有三个,而在更早的《旧五代史》、《元贵》中,谏的例子有九个、七个,所以称之为主动谏大概是有道理的。
冯道临终前,从普通士人到皇帝,都备受推崇。
?不仅明宗、金高祖、周朝的祖茂、定居中原的世宗对他礼遇有加,而且他在邻近的契丹也很有名。当他在晋朝后期被派往辽国时,契丹领主打算在郊区迎接他,以示敬意。天子无迎丞相之礼?经劝阻后才不了了之。
周世宗咸德元年后,冯导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死后,世宗退朝三日,呈上大臣令,追封英王,并撰写讣告。当时人们甚至把他的死与孔子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道中人。不难看出,人们以这种方式对他的称赞是空前的。
960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他的政治团队基本沿袭了后周的格局,文人风气也是一以贯之。所以在北宋初期,冯道在文人中的尊崇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北宋第一任宰相是范雎、王璞和魏仁浦,其中范雎称赞冯导为?大德大能,历朝虽动贸易,但人默不作声,若巨山,不可翻。;王璞甚至模仿冯道的《长乐老自叙》,作《自问自答诗》,以明其志。靖康之变后的南宋,因为时局的变化,冯道的观点变成了原则问题,几乎没有文人试图为他翻案。不仅如此,对冯导的批评变得异常激烈。你想混淆视听,背叛国家吗?、?叛徒和小偷?、?只有你背叛自己的国家才是英雄?偏激的评论随处可见。
这种批判与朱成的理学密切相关,并成为与朱成理学主流不可辩驳的理论。从此,冯导被成功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无法翻身。这就导致个人理解,这个朝代,不管什么朝代,都是把人民放在心上,天下有好官!在那个乱世,他别无选择,只能拯救人民!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公殉职的新闻工作者,他的死挽救了满清王朝的进一步屈辱,他的死和谭嗣同一样具有英雄主义的意义。
他的名字叫沈周。原名沈克成,出生于1872,湖南长沙人。
甲午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的腐朽失败让很多年轻人预见到了国家的未来,于是出现了一批有志之士,意欲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危难之际救国。其中就有沈周,他与同乡谭嗣同、唐密谋救国,希望清朝能彻底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1898年,老乡谭嗣同的百日维新运动彻底失败。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作为关键人物,被慈禧敕令在菜场斩首,让很多中国人潸然泪下。后来,沈周和唐看到清朝的衰败,决定逃往日本,一方面是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杀;一方面以留学为名学习进阶?革命?经历,直到1900,两个回国的人在上海成立了革命组织?义会?(自立社),正式将组织性质由原来的改良派变为革命派,警醒了人们对清政府的希望和打算,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
当时,唐自立起义的消息提前走漏,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兵镇压,扼杀运动成员。作为其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唐被逮捕,他的头被悬挂在武昌汉阳门上方。
同年8月,沈?中国的议会,正确的军队指挥官?他以清朝的名义发动起义,但由于缺乏作战经验,起义很快被清军镇压,起义宣告失败。沈周没有被抓,而是逃到了清政府的首都?北京?在那里,他用自己的日语水平改变了身份,成功成为天津日报社的记者。
沈周利用记者身份,日常接触的多是八国联军、北京的外国人,在外国人圈子里也有自己的话语权。所以清朝的贵族对他趋之若鹜,阿谀奉承,所以沈周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到清廷的信息。
最后,有心的沈周从贵族口中得知,清政府计划与俄国签订《中俄密约》。爱国的沈周深知这个条约的签订对国家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屈辱,意味着外国列强的进一步侵占,所以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
《中俄密约》原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以火中取栗威胁清政府。* * *与日本的防卫?打着策划控制当时东北地区的幌子。
只要甲午战争爆发,中国的所有港口都允许俄国军舰进入,中国的黑龙江、吉林都允许俄国修建铁路,所以俄国在战时和平时都可以通过铁路运输军队和军需品。
直到1903,俄国对《中俄密约》初稿提出了更不合理的要求:俄国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享有路税权和领土主权。司马昭的心脏,非常明显。
威胁清廷私自签订的条约被记者沈舟知道了。
在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拒绝签字,《中俄密约》被叫停,而沈周却被好友吴出卖,在北京寓所被捕。
慈禧认为自己受辱,对沈周恨之入骨,下令处死。但是那个月是光绪的生日,不适合执行,就改成了棍子,沈周被打得体无完肤。终于,在她还剩一口气的时候,她不顾生死的喊道?你为什么不杀了我,掐死我!?
打完剩下的200个,血肉横飞,尸骨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