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到1970之间美国发生了什么?
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50年代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0%,60年代为5.0%。与1970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1.24倍,低于受战争破坏严重的日本、意大利、联邦德国和法国,但高于英国,也明显高于两次大战之间时期的美国。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在战时峰值1945为3552亿美元。战后略有下降,朝鲜战争爆发后又回升。到1953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128亿美元。此后一直持续上涨。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达到1883美元。20世纪6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得更快。从1961到1969,经济持续上升。1965年工业生产增速达到9.9%。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增长37.5%,达到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作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钢铁、汽车和建筑业在战后继续发展。整个50年代,汽车年均销量接近700万辆,60年代超过900万辆。在1940和1970之间,汽车数量从2750万辆激增到9000万辆,从每五个人一辆增加到几乎每两个人一辆。战后蓬勃发展的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子、航空航天、原子能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更加迅速。化学工业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加工和生产一整批新工业产品的结果——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药物、杀虫剂等等。20世纪30年代,电子工业主要生产收音机和通讯设备,1939年产值只有5亿美元。由于战争期间和战后的技术革命,1969年电子工业的产值接近15亿美元。1947年电视机产量为7000台。到1971,美国家庭拥有黑白电视机6300多万台,彩色电视机2700多万台,平均每两个家庭拥有三台电视机。电视台数量从1946的10增加到1969的673。1954年,美国只有200台电子计算机,到1970年,预计将有65438+万台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和工业数据处理设备销售额连续20年刷新纪录,1969年高达78亿美元。家庭、办公室和工厂消耗的天然气价值从1940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69美元。燃气公用事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1969的资产超过430亿美元,比1940增长了8倍。从65438年到0970年,美国国内和国际定期航线约有47条,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总收入85亿美元。1948年,美国航空航天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到1968年,销售额突破300亿美元,从业人员超过1万,其中一半是工程师和科学家。1969“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陆月球。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农业大繁荣的时期。农场的人均净收入(按65,438美元+0,960美元计算)在65,438年为65,438美元+0,765,438美元+0,946年达到3,677美元和4,500美元。这一时期,农业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品种改良。管理上实现了专业化和社会化。500亩以上的大农场从1940年的26.5万个增加到1969年的36.7万个。这种农场在二战初期只占1/25,现在已经占了1/7。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在1950,每个农户可以养活15.5人,在1960增加到25.8人,在1970增加到47.1人。1947 ~ 1970期间,美国农业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从1/6减少到1/20,而美国农畜产品居世界第一,1970生产了43%的玉米和74%的大豆。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美国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也迅速扩大。从1946到1950,年均出口值11829万美元,进口值66.59亿美元,顺差5170万美元。1970年出口额增至432.24亿美元,进口额为399.5438+06亿美元,顺差32.72亿美元。战后初期,美国出口贸易约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的1/3,但此后,美国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从1.970下降到1.5%。1971年,美国出现首次外贸逆差。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出迅速扩大。资本总产出从1938年的115亿美元飙升至1970年的1555亿美元(其中民间直接投资占7810亿美元)。从1960到1970,美国仅直接投资就获利623亿美元。美国50-6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了旧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和新工业部门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产品。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量。20世纪30年代,工业生产率仅提高了20%左右,而从1950提高到1970,提高了94%。20世纪30年代,每人每小时的农业产量没有变化,但增长率是430%,从1940到1970。第二,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是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突出特征。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的印支那战争使国家军费长期居高不下,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尤其是与军事相关的经济部门。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力量与国家的力量相结合,国家调控经济,实施一些社会经济的改善,在一定时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发展。第四,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的增长与垄断资本利润的快速增长和投资的不断增加密不可分。美国公司纳税后的利润,1937年52.8亿美元,201947年201947年546.2亿美元,是战前的十倍。利润的扩大导致了投资的扩大。按照1972的价格,美国私营企业的固定资本投资从1951到1960为597亿美元,从191到1970为928亿美元。投资的增加不断扩大再生产。此外,美国垄断资本通过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加强对外经济扩张,掠夺他国原材料和燃料,倾销过剩商品,转嫁经济危机,也是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维持美国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也包含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制度下深刻的内部矛盾。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和信用扩张支持了工业增长,但削弱了工业进一步增长的基础,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造成了频繁的经济危机。在这20年里发生了四次经济危机。1953年3月至1954年4月的危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3月1957到4月1958的一场危机和2月1960到2月1961的一场危机相隔不到两年,是美国历史上最短的周期。20世纪60年代印支那战争的扩大一度延缓了危机的爆发,战后美国历史上出现了最长的经济周期,即1961 ~ 1969持续上涨了104个月,但危机终于在印支战争的高潮中爆发,1969+00个月。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了8 ~ 14个月,工业生产下降了8.1% ~ 13.5%。经济危机往往与金融形势恶化和美元危机交织在一起。早在1960,10,第一次美元危机就爆发了。在伦敦市场,美元贬值,黄金价格上涨。世界各地随之出现抛售美元和抢购黄金的浪潮。在英格兰银行的支持下,美国平息了潮水,渡过了难关。到7月1970,新的更严重的美元危机爆发了。此时美国的黄金储备降至6543.8+002亿美元,仅为当期外债(5654.38+000亿美元)的654.38+0.5。尼克松政府宣布将停止各国央行与美国交换黄金。年底被迫宣布美元贬值7.89%,即法定汇率由1盎司黄金改为35美元兑38美元。即使在繁荣的60年代,美国的失业人数仍在300万左右,70年代后增加到400-500万。企业开工率往往严重不足。二是70年代的危机滞胀和80年代的发展。1973年2月至1975年4月,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一场世界性的危机,始于英国,后来蔓延到美国、西欧和日本。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美国工业生产下降13.8%,国民生产总值下降7.8%,全国失业人口达850万,失业率8.9%。这场危机的一个特点是价格持续上涨。危机期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15.3%。1975上半年危机达到高潮后,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呈现相对停滞和通货膨胀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滞胀。滞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比五六十年代慢了很多,路途曲折,所以没有出现整体的经济热潮。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76年恢复到危机前最高点后,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从1971到1980,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3.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本投资缓慢。在生产设备大量过剩的情况下,经济复苏基本依赖于消费需求的增加,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高潮。固定资本投资低迷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滞胀导致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从65438到0978,美国有605万失业人口,比危机前高很多。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通货膨胀。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凯恩斯理论,实行扩张性金融政策,放松货币政策,鼓励投资和消费,不断扩大货币供应量。这种做法对防范危机、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低增长和高失业率,通货膨胀变得越来越严重,达到了7%左右。美元在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也正在丧失。从6月1977到6月1978,连续八次美元危机。1979又出现了一波买金。年初一盎司黄金兑换218美元,6月1980+10月21高达375美元。1980年2月,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工业生产下降11.8%,降幅小于危机时的1973 ~ 1975。但是这次危机不是在经历繁荣之后发生的,而是在滞胀的基础上发生的,所以还是比较严重的。失业率升至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10.8%,失业人数达到12万余人。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两位数。这场危机持续了大约三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长期陷入危机和滞胀,这是由多种国际和国内因素造成的。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上升,美国逐渐失去战后称霸世界市场20年的优势。1948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达到53.9%,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总和,1970年下降到40.9%。从1947,美国出口占比1/3,从1970,下降到15.5%。在世界市场的争夺中,美国逐渐处于劣势。从1965开始,日本、联邦德国和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已经连续超过从美国的进口。第二,经济转型的影响。战后时期技术革命创造的一些新产品产量不断扩大,逐渐使市场饱和,如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另一方面,一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要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还需要时间,并不能替代衰落的传统产业。这些“夕阳”产业进行新的技术改造还需要时间。这种新旧交替变化调整中的“停滞”现象,不同于传统的周期性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既是危机,也是转机。第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规律使得美国资本向全球扩张,寻求廉价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美国国外资产从1950年的544亿美元增加到16555亿美元,增加了两倍多。而国内传统产业,如汽车、钢铁等,由于工资高、利润低,不愿投资升级,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削弱了传统产业的基础和竞争力。第四,第三世界联合展开反霸斗争,维护资源。从1973开始,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动“石油战”,连续三次提价。1950,原油价格65438美元+0.71;1973,涨到5.11美元;1981,6月份达到34美元的峰值。“石油战争”结束了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廉价石油资源时代,加剧了美国的能源危机。1970年美国进口石油1157万桶,1977年上升到3103万桶,占消费量的46.4%。石油是工农业的动力,石油涨价导致整个价格上涨。第五,美元霸权的丧失。战后,美国凭借其绝对优势,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并从中获得诸多利益。但是70年代美元反复贬值,发生了很多危机,不得不对经济滞胀产生影响。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居世界首位。以1972美元的价格计算,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70年为1750亿美元,在1980年为14807亿美元,十年增长了37.7%。1970年国民收入为7984亿美元,1980年为21,214亿美元。65438-0983,美国率先走出危机,经济快速反弹,打破滞胀局面。1984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9%,是美国自1951以来的最高增长率。此后增速下滑,但直到1990,经济连续8年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下降了。从道琼斯股票指数的变化也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的好转。危机前的1972,道琼斯股指从1052,1982跌至776,从1983升至1287,超过危机前指数。1987超过2000,比1972增长近一倍。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达48806亿美元,远高于日本和西欧国家。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次巩固了它在世界上的地位。美国还有很多经济问题。财政赤字、内外债和外贸逆差居高不下。里根政府努力减少赤字。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1987年仍有1476亿美元的赤字。美国的国债越来越多,超过了2万亿美元。对外贸易,1975年顺差91亿美元,之后连年逆差。1980年为253亿美元,1988年增至1374亿美元。美国经济日益受到西欧和日本的挑战。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企业兼并运动。战前的20世纪20年代出现过一次合并高潮。从1920到1929被大公司兼并的企业有7000家左右,从1945到1954被大公司兼并的企业只有2929家,而在1965 ~ 1969。从1947到1972,最大的100家公司分别占全部制造业资产和生产的47.6%和33%。从65438到0970,前50家银行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47.8%,存款总额的47.4%。过去的合并运动主要是横向整合和纵向合并,但这种混合合并逐渐成为合并的主要形式,即许多不属于同一行业或同一生产工艺的企业,甚至是与其业务无关的企业。到1970,这种混合并购占全部被并购企业的87.8%,形成了许多多元化的联合企业。例如,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过去主要从事电信业务和制造电信设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合并了50多家与电信无关的公司,业务范围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住房建设、酒店和酒吧、保险、投资基金、房地产、计算机和化学品。经过许多企业的合并,通用电气公司生产了300种产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公司加速了对大量外国企业的兼并,成为国际垄断组织,即跨国公司。到1972,美国的垄断组织在国外大约有8000家工业企业。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是一家庞大的跨国公司,在60个国家拥有200多家子公司,1969占公司总资产的一半,员工总数的72%,1970占公司总销售额的42%,净利润的35%。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加剧,美国垄断财团即金融资本集团的力量进一步加强。以一批金融企业为核心,通过放贷、换董事、买股票等方式渗透到工业、矿业、交通、贸易等部门,操纵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洛克菲勒和摩根两大东方老牌财团,不仅在美国独领风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垄断财团。洛克菲勒财团靠石油起家,现在拥有包括埃克森在内的七大石油公司,占世界石油产量的四分之一。这个财团的金融中心是大通曼哈顿银行,渗透到军火、化学、电器、电子、航空、原子能、钢铁、橡胶、公用事业等部门,至少控制了20多家大公司,每家资产超过65438亿美元。摩根财团的金融中心是摩根信托公司和银行家信托公司。在美国基础工业和军火工业中一直占据垄断地位,在钢铁、电器、电子、汽车、化学、有色金属等领域实力更为突出。1970年,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控制的资产达3742亿美元,约相当于美国其他16大财团的资产总和,超过了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金融垄断组织控制的资产总和。美国十大财团中,有美国银行财团、芝加哥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得克萨斯财团、杜邦财团、克里夫兰财团,还有旧金山财团等众多本土财团。垄断财团和国家权力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美国政治生活的控制。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应该反映大财团的利益和诉求,首先是洛克菲勒和摩根。艾森豪威尔在20世纪50年代上台,是摩根和洛克菲勒为妥协而斗争的结果,他的内阁是著名的“富人内阁”。1961年,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上台,这是洛克菲勒财团实力的体现。后来约翰逊和尼克松相继入主白宫,背景是南方和西方财团的崛起。历届政府的部长和高官多是与垄断资本关系密切的人。垄断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的人员交流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1967年7月至197165438+2月,1101名高级军官转入民营军工企业,232名各类军事垄断组织人员进入国防部。美国垄断资本与国家权力在经济上的结合空前紧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美国政府奉行广泛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确保垄断资本的利润,刺激生产的发展。首先,政府增加了采购和订购。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从1946年的275亿美元增加到1960年的1003亿美元,从占当年GNP的13.1%增加到19.8%,大部分用于军事采购。美国财团垄断了大部分的军工订单,这就保证了他们获得垄断的高额利润。二是扩大对国有企业和项目的投资。国家从保证再生产的条件出发,把大量资金拨给一些投资大、周转时间长、利润率低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国家占基础设施总投资的60%左右。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等需要巨额资金,投资风险高,所以一开始就由政府设立。1950 ~ 1971年,原子能工业投资从21亿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20世纪60年代末,该国每年在航天工业上花费超过50亿美元。第三,国家花费巨额科研经费,保证垄断资本集团获得新的技术成果和巨额利润。仅军事研发支出就从1960年的66亿美元增加到1970美元,其中95%以上落入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军火公司手中。有了研究成果,这些公司可以获得新产品的专利权,获得新的军火订单,还可以将新技术应用到其他产品的生产中。如果研究失败,费用将由政府报销。第四,国家通过财政、税收、信贷、金融、劳动等经济政策,调节国民经济,影响再生产过程,应对经济危机,调节劳动关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高额利润。第五,国家与外国签订各种协定,建立各种经济组织,在美国的帮助下促进私人资本和商品的出口,占领有利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帮助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加强对外经济扩张。另一方面,美国的反垄断倾向和竞争机制也在加强。当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中小企业并存,更适应产业结构的更新,容易满足多样化的消费。国际竞争的加剧也要求美国保持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因此,美国一直坚持战后1890和1914颁布的反垄断法,禁止有组织的反竞争安排,不允许任何企业或财团垄断某一部门的全部生产或销售。1950年通过了《赛勒-科威弗尔反合并法》,禁止竞争企业合并。1970年通过反垄断法修正案,规定因他人违反反垄断法而受到损害的个人和企业可以上诉,法院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应受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