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的特点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出现石墓。事实上,木宫殿和石墓的建造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两条并行的线索。
西汉留给今天人们最深的印象,或许就是无数的古墓和等量的遗憾。
在陕西省渭河北岸,有9座西汉帝王的陵墓和500多座其他贵族的陵墓,其中许多陵墓都被盗墓贼参观过。
今天看这些帝陵,似乎有点荒凉。其实,当年的墓园里有很多建筑,有睡堂,有供祭祀用的厕所和寺庙,还有上千个站岗人员居住的房屋。寝室一般直接建在围合的土上。
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王保平说:当时史书上有明确记载,为了修陵,他把南方的东方豪强、达官贵人和一些官僚贵族迁到这个陵墓居住,这也是当时稳定国家的措施。比如长陵有25万人左右,茂陵有28万人左右,杨陵有10多万人,所以说是中小城市。
然而好景不长。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占领首都长安,公然盗掘皇陵。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东汉末年的开国皇帝刘秀看到了这令人痛心的一幕。他即位后,下令废除陵墓制度,提倡薄葬,同时废除繁琐的祭祀活动。原本建在土地上的豪华睡堂被搬了下来,墓地里专门建了房子,用于日常祭祀。
但是,这并不是中国古墓史的主流。
——公元7世纪唐朝建立后,皇帝陵墓的建造又开始宏伟起来。唐代的墓葬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依靠山体的自然形态营造出一种皇家的威严。
唐代帝王陵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乾陵。
甘陵的主人是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和他的妻子武则天。与中国其他陵墓不同的是,这座陵墓的两个主人地位完全颠倒——妻子的名声远超丈夫,而且甘陵总被说是武则天之墓,而不是唐高宗李治之墓。
就是这个才女用自己的陵墓完善了中国的陵墓制度。
甘陵位于凉山上,以山为陵,海拔1.049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南侧的两座山峰低矮,像天然的门户,衬托出陵墓的威严。神道从两座山峰直达地宫的墓门,长约4公里,两侧有石像,象征文武百官。
甘岭公墓占地240万平方米。当年有378座宫殿和城堡,但战后都被摧毁了。
时至今日,甘陵地宫仍在沉睡。
甘陵博物馆的解说员说:我们调查后发现,墓室的入口封得非常严密,全部用长方形的石条封住,一层有400多条石条,一层有39条石条。要想进入墓门,必须移开成千上万的石条,才能看到门。没有人知道有几道门可以进入古墓。但是这几千块石条很难去掉,因为石条是水平排列的,两者的左右两边是固定的,石条的左右两边是用一个细腰栓板以榫卯的方式用八字形堵住,然后在上下三个中心各打一个孔, 然后三个用铁条串在一起,就这样固定了上千个石条,每层石条之间剩下的缝隙重新排列。
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分裂状态。一个叫陶文的武官带领他的士兵挖掘了十几座唐代皇家陵墓,发了一笔横财。然后他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开着几万人去挖甘岭。但是这次,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据说,当陶文来挖甘岭时,他遇到了闪电和大雨。他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是一种威慑和警告,甘陵没有被盗。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甘陵幸运地被保存了下来。
下面的中原王朝和宋朝的皇帝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的陵墓大部分都被破坏了。
只有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人们还能看到宋代一个地方政府的国王陵墓,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从110世纪到13世纪,中国的西北部被一个叫西夏的王国所占领。这个王国的首都在今天的银川。
在银川市郊的贺兰山脚下,有一个西夏王陵区,但这里的景象看起来有些奇怪:在一片贫瘠的沙场上,数百个黄土堆,或圆或方,奇迹般地矗立着,其中有些与古埃及的金字塔有些相似,人们称之为“东方金字塔”。
他们迷惑了人们。这些土堆是干什么用的?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考古学家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宁夏博物馆原馆长钟侃说:土堆内部是实心的,用土和沙或土和石头夯实。但是,它外表的每一层都有一个平台出来,所有的屋檐都出来了。另外,它是八角形的。其实就是塔,就是外形上应该和塔很像,所以我们叫它灵塔。在平台的每一层,我们还能看到当时的一点残檐,就是,
神秘的“东方金字塔”终于露出了当年的模样。原来它的外形像一座雄伟的佛塔。作为陵墓区最高的建筑,陵墓塔看起来就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俯瞰着整个墓地。
然而,这些曾经辉煌的陵区,后来却被蒙古铁蹄毁掉了。无数的灾难和战争依然阻挡不了人类对权力和财富的野心。
□朱元璋不仅有效地统治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还对女皇帝武则天修订的传统陵墓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
14世纪,当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强大的王朝——明朝建立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曾经当过和尚、流浪汉的下等人,但当了皇帝之后,气魄非凡。
秦始皇的陵墓,明陵,仍然沉睡在风景秀丽的南京郊区。
后来朱元璋的后代迁都北京,13位皇帝葬于京郊,故称十三陵,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
十三陵继承了朱元璋的陵寝条例。
十三陵内有一条7公里多长的“总神道”。一组由24个石兽和12个石像组成的石雕庄严地排列在道路两旁,仿佛在等待皇帝的灵魂经过。
虽然陵墓建筑依然十分豪华,但踏实的朱元璋在保证皇家威严的前提下,去掉了前代很多繁文缛节。过去用于祭祀的卧室已经消失,消耗人力物力的日常祭祀也不复存在,为其服务的人数也减少了很多。
此后,中国皇室的墓地制度再无变化,就像当时的中国社会一样,基本进入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公元17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取代了明朝,帝陵中的祭祀活动在清朝再次兴盛。
无论是在政治制度还是陵园制度上,清朝基本上都沿袭了明朝的规矩,甚至比明朝更加遵守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与上一代所有的皇陵不同,清朝的皇陵分为两个区域,一个位于北京以东的河北省遵化市,叫东陵,另一个位于北京以西的河北省易县,叫西陵,距离300多公里。
东陵是清朝选择的第一个皇家陵墓,但清朝第四任皇帝雍正帝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个风水宝地作为他的墓地,即西陵。
雍正帝的做法引起了后人的诸多质疑,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管皇帝真的怎么想,庆龄从此分东西。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即位后,觉得父亲的做法不太对,但又无能为力,只好加了一条规定,父子两代不得合葬,陵墓东西交替修建。
在皇室制度的变迁之间,庞大的大清帝国一步步走到了辉煌的尽头。
末代皇帝溥仪登基时年仅3岁,6岁退位,皇帝陵墓的历史彻底结束。
今天,当人们流连忘返地观赏古墓时,往往会被墓中出土的珍稀文物所吸引。
早在公元前的中国,就出现了专门从事墓葬的工匠。在这些工匠中,有专门制作明器的石匠、木匠、油漆工、窑工、油漆工和工匠。
王公贵族墓中大量使用的装饰品、器皿、俑,以及神道、华表、石王铸两侧的墓、墓、墓碑、石雕,都印着人类进步的足迹。因为他们,古墓不再黑暗阴森,文明智慧之光也照亮了地下世界。
人类文明史表明,灵魂是不存在的,权力和财富都是虚无缥缈的幻象,只有人类的创造力才会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