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不服从命令渡河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影响?
1947年,根据毛的战略部署,跃进大别山,华东陈粟分兵三路,均被集中的民族军击退,损失惨重。其中,刘邓前后损失约65438+万人,陈粟损失5-6万精英。华东华中的战局由有利转为不利。
为了改变相对不利的局面,毛和军委(除朱先生外)制定战略,将国军四大主力(18军、5军、7军、48军)吸引到长江以南,以减轻对中原的压力,并要求苏带华野三个主力纵队渡江南下作战。
苏因听从毛的分兵命令,损失惨重,加深了对毛决策可行性的怀疑。并且他考虑到华野的三个主力纵队渡河将无法解决携带重武器的问题,必然会像中野那样被迫放弃美国已经机械化的重武器,从国军精锐非常惧怕的绝对主力变成战力薄弱的游击队。而且国军也不会蠢到抽调国军四大主力(18军、5军、7军、48军)去江南作战。
因此,苏几乎断然否定了毛的如意算盘,但在提出反建议时仍保持着尊重。由于朱先生对苏的绝对支持,加上陈毅主张苏有南下的必要,又不希望苏主力纵队因自身严重压力而离开中原,所以毛在军委无法形成最后的号令。
因此,中央军委特地请苏离开前线,到中央驻地详谈。经过苏的"以儒论道"和苏的书面承诺,党内所有官员都支持苏留在中原,毛无法改变他的原定计划。他把气撒在陈毅身上,把陈调到中原打杂。苏全面代理华野的领导工作,朱老师亲自带华野传达,树立苏的权威。
这段历史后来被称为“粟裕抗命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