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北京,我们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祖先“北京人”的故乡,现在是中国人的首都,也是世界闻名的古城。

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历史园林。历史上,战国时期的燕国,宋代的金、元、明、清、北洋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七次建都北京,历时1500多年。辽朝称“南京”,又称“燕京”。金朝将燕京改名为“中都”。元朝忽必烈在此改名“大都”。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多改为北平郡;1403年,明太祖朱迪将其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又称北平。自晋朝以来的800年间,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皇家宫殿、园林、寺庙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

1267年,元朝以金代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并改名为大都,也就是今天老北京的前身。从都城到元朝(1267)第四年开始修建,历时20余年,完成了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宓等工程的修建,形成了新一代的帝都。大都新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相当于唐代长安面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和东京。道路规划整洁清晰。城墙用泥土夯实,覆盖着芦苇帘。由于城市的方形轮廓和笔直规整的街道,城市格局格外壮观。元朝的北墙在今天安定门外的土城一带;程楠城墙在长安街的南边。东西两侧在东西二环上。全城有11门,现在朝阳门和阜成门是元都城的东、西门。元代的都城格局准确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左租右舍”的基本原则。左祖,即祠堂所在地,目前在皇城以东,内街以北;游社,又名州坛,建于今府内街以北。整个元皇城都是前朝的大都会;皇城坐北朝南,其“后市”商圈在钟鼓楼什刹海地区。元朝都城的建成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根据总体规划在地面上修建的最后一座都城,也是13世纪至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大部分改称北平。1403年,明太祖朱迪登基后,将北平的封地改为顺天府,并开始修建北京城。明代,北京在元朝都城的基础上重建。北京沿元大都城北墙向内撤退2.5公里,直抵安定门、德胜门,将南城向南推进至前门。九门城楼建成后,旧称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等。这些名字沿用至今,覆盖范围是旧时代的北京内城。明朝拆除了元大都市里的皇宫,使城市中轴线东移了1.50米。新建的宫殿都在中轴线上,线北还建了一座景山,以压制元朝残余的皇权精神,从而维持明朝的长治久安。另一座宫殿紫禁城建成了。此时北京的范围较之元代的大都市区发生了变化,整个城市格局的中心也相应地南移。永定门,外城的南大门,成为北京中轴线的新起点。中轴线仍然是设计北京首都格局的基础,故宫里象征皇权的六大殿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左组右舍,钱潮后叶”这两个基本点仍然是首都格局的要点。宫殿左侧建有祠堂,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在宫殿的右侧,建造了一个社会祭坛,即现在的中山公园。同时将皇城的南、北、东三面城墙稍作外移,使太爷池南端的祠堂、社坛、新开湖都纳入皇城自然风光之中。皇帝祭天的天坛和山坛(后改名仙农坛)两组建筑对称地建在正南方的郊区。城东、城西、城北分别建有日坛、月坛、地坛。

从1436到1445俯瞰故宫,明英宗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是用砖块包裹城墙内侧;挖掘太极池南海;修建九门城楼、翁城、箭楼;城市的四个角落建有角楼;城门外有牌坊;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成石桥,桥下有水闸,河岸用砖石砌成。整修后,首都的周长是45英里;此外,皇陵、昌平城、公基城和内长城都建在京郊,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市防御体系。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明朝开始在内城南侧修建外城,形成北京城“凸”字形格局。明代,北京继承并重建了元都,最终将北京建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突出的都城典范。由此形成的北京布局从那以后延续了近400年。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在清朝,北京仍然是首都。清代北京基本沿用明朝北京的格局,但取消了皇城的设置,大量明朝的朝廷祭祀机构改为民居。与此同时,内城的大量办公室、住宅、仓库、草厂也被改成了居民住宅。同时将内城改为八旗居住区,让汉人迁到外城居住。清朝还在北京修建了大量黄教寺庙和宫殿,并在西郊修建了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区。

追溯历史,800多年来历代王朝都在这里建都。1949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北京的宫殿建筑是紫禁城的第一推广。紫禁城,也被称为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曾经居住过24位皇帝。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完成于永乐十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以北1公里,景山南门对面,面积72万平方米,宫殿9999座半。紫禁城四周是长方形的城墙,每个角上都有九梁十八柱的角楼,城外还有护城河环绕。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依山傍水。颐和园规模很大,总面积294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个景点组成,其中水域面积约占3/4。山水相对,湖岛相依,景色十分宜人。颐和园是一座具有“宫与园”双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园林。江南精致玲珑,北园豪迈。园内清丽碧绿,亭台相连,在中外园林史上享有盛誉。

天坛,因其祈年殿、回音壁和教堂而闻名,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福谷”的圣地,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天坛占地2666.7公顷,分为内坛和外坛,中间用高墙隔开,外坛的所有宫殿都朝南围成一圈。最南边的栅栏是方形的,象征性的;最北边的墙是半圆形的,象征着天空。北高南低,既表示天高南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圆”。

以古老气息著称的北京,被宫殿、阁楼环绕,漫步在胡同、四合院的小区里,用心品味弥漫其中的浓浓京味。北京给了世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