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简答题
高中历史简答题综合。
1.请根据你所学的地理历史知识,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特点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是牛庄(开埠时的营口)、淡水、汉口、南京、镇江、九江、台湾省、汕头、烟台、琼州(《天津条约》)。天津(北京条约)。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都位于东南沿海城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11个商埠,沿着中国的海岸线南北铺展,并沿着长江向北延伸。
2.红军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长征的?简述红军长征的历程。事实上,重新建立毛泽东作为红军会议的意义何在?
解析:1933年,蒋介石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红军* * *采取错误政策,未能击退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在反“围剿”中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把毛泽东重建为红军的会议就是遵义会议。
答:1933年,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史无前例的第五次“围剿”。敌人采取掩体推进政策,包围了中央苏区。由于红军采取了错误的政策,未能击退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瑞金——突破封锁——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攻占泸定桥——翻越金笳山脉——穿越草原——进入甘肃、陕西、会宁会合。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 * *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 *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这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的转折点。
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 * *从城市走向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根据下面的材料和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是半殖民地中国和半殖民地农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斗争的必然结果。而它无疑是推动国民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的毛泽东式、方志敏式的有计划地建立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经过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队、地方红军、正规红军,一波一波地扩大政权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引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 1.5)
材料2
边境红旗不倒,不仅预示着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国家政治中也有重大意义。引自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
(1)结合材料1,“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所学历史,解释材料2中提出的观点。
(3)结合所学历史,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红军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地方建立根据地?
解析:认真阅读材料,找出答题方法。(3)要记住几个著名的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包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洪湖湘鄂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左江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
回答:
(1)进行武装斗争,有计划地建立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2)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企图消灭一切人民和革命力量,但边界红旗不倒,由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葬送了统治阶级的企图。红军和红色政权的存在是中国革命希望和成功的新起点。
(3)很多名称都是几个省份缩写的组合,而且大多位于省际交界地区。这些地方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也便于跨区迂回对敌,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4.(1)甲午战争中的大屠杀是什么?你对这一事件有何评论?
(2)甲午战争结果如何?签订了什么条约?
(3)结合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危害?
分析:甲午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对当地和平军民进行了残酷的旅顺大屠杀。由于在这场战争中战败,中国被迫在日本下关(今下关)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
(1)割辽东半岛、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2亿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船只可沿内河驶入上述港口;
(4)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在中国境内就地征收地方税。
然后根据条约的规定和你从历史中学到的东西回答问题(3)。
答案(1):日本在旅顺对当地和平军民进行了野蛮屠杀。显示了日本军事重视的野蛮性和侵略性。历史不会忘记!
(2)中国战败。1895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3)割让土地使台湾省与祖国隔绝了几十年,激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清政府加紧寻人,借了大量外债,方便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辟新的港口和内河航线,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大陆;开办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阅读以下材料:
学生罢课半个月,政府不但不理会,反而更加严厉。但是商业团体罢工不到一天,
在北京被捕的学生被释放;工业罢工持续了不到五天,而曹、张和鲁去了。
——引自上海市学联致同胞书1919年6月12。
(1)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材料中的“曹、张、陆”是谁?
(2)这份材料说明了什么?
解析:1965438+2009年5月4日,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3000多名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示威(罢课)。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和逮捕了许多学生(政府不仅不予理睬,而且还粗暴对待)。1965438+2009年6月初以来,为支持学生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工。其他地方的工人也相继罢工(工商界罢工不到一天),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由在京被捕的学生释放),召回曹儒林(曹)、(张)、(鲁)。
回答:
(1)五四运动。他们分别指汉奸曹汝霖、和鲁。
(2)第一,学生运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第二,五四运动是城市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特别是工人阶级的参与,使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6.阅读以下材料:
日本政府文部省审定历史教科书时,将“侵略”一词改为“进入”中国和其他国家,南京大屠杀被写成“南京事件”。按照这种写法,日本中学生了解到的历史是,他们的前辈发展到了全中国和半个亚洲。东京教育大学的家永三郎教授起诉日本文部省索要教科书,但最终败诉。
参加过侵华战争,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董在1987出版了他的战时日记。董《日记》是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历史见证。然而,董却因惹了一身官司,还经常被他的匿名信所侮辱。东经最高法院最终判决董败诉。一审判决书中提到,由于日本没有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很难判断日军是否杀害了俘虏,因此裁定董记录的是谎言。
(1)日本政府为什么同意对中学历史教科书进行这样的修改?
(2)家永三郎和董的做法说明了什么?他们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回答:
(1)掩盖侵略历史,抹杀侵略罪行,美化殖民统治,诱导欺骗日本年轻一代,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制造舆论。
(2)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民能够正视历史,反省过去,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一切。
b)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残余较大,受右翼势力影响较大,对战争的罪恶没有深刻反省。
7.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用枪取得政权”的观点;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毛泽东在1949的新年贺词中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请回答:
(1)八七会议后,中国* * *如何成功地探索出一条辛的革命道路?
(2)打赢三大战役的意义是什么?结合陈毅说的,说说你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坐小车的人民推出来的”的理解。
(3)结合毛泽东1949新年讲话的背景,说说你对“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伟大号召的理解。
分析:国共对峙十年的“八七会议”的意义。注意陈毅说的后半句。毛泽东献身的背景: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缓兵计划失败。
回答:
(1)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之火。此后,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65438+多万人,形成了农村守城的革命新路。
(二)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三大战役,人民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战争是人民战争。陈毅的话,描述了淮海战役中民众支持的规模。
(3)三大战役展开,国民革命即将胜利。“将革命进行到底”要求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中国正面临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考验。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伟大变革,出现了三个伟大的任务: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
请回答:
(1)简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分别领导的革命斗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伟大的历史变革?
(2)孙中山&;毛泽东领导的民主革命有何异同?
(3)分别阐述了毛泽东在新民族主义革命和邓小平社会主义革命中将马克思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革命道路中道的历史贡献。
解析:仔细审题,看清题的要求,结合史实回答。
回答:
(1)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注重现代化的新时代。
(2)相似性:所走的道路都是旗帜鲜明地反帝反封建,坚持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不同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继续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此外,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毛泽东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3)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我们团结全党同志,克服了“左”和“右”的错误,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邓小平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9.(1)列举北伐主要针对的军阀。
(2)写下国民革命军出发的地点和北伐所谈到的省份。
分析:北伐三大军阀。记得要经过省内。
回答:
(1)吴,孙,张。
(2)地点:广东(广州)。途经省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河南(简注:两湖“湖南、湖北”,两南“湖南、河南”,三江“江西、浙江、江苏”建“福建”)
10,阅读材料答题:
材料1
通过这次通过宣言,我们再次肩负起革命的责任,并计划一场彻底的革命。最终推翻军阀,被压迫人民彻底解放。这是关于内部责任。至于对外责任,就是要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团结世界上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人民,共同行动,互相帮助,解放一切受其害的人民。
——引自孙中山《国民党宣言主旨说明》
材料2
我投身国民革命四十年,旨在寻求中国的自由平等。经过40年的历练,我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唤起民众,团结世界上平等对待我们的民族,共同努力。
——引自孙中山遗嘱
请回答:(1)孙中山在材料1中所说的“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与他以前从事的革命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孙中山为了进行“彻底革命”,“唤起民众,团结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做了怎样的努力?
(3)材料如何反映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评价。
解析:阅读材料,认真审题,结合所学知识认真作答。
回答:
(1)国民革命。联俄联共,彻底反帝反封建。
(2)致力于联俄联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下,黄埔军校成立,为革命培养军事人才。他还扶病北上,发起国民会议运动,为反对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贡献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三)寻求中国的自由和平等,寻求中国人民和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的解放。孙中山是伟大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伟大的爱国者和国际主义者。为了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他无私无畏,不断探索和奋斗,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金钱和人生经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境界是中国人和世界人民所钦佩和敬仰的。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狂潮。没有实验,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基本实现了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两校”,实际上是“一平二调”。——引自胡生《中国七十年》。
材料2:
有人说过去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太快了。我觉得这个意见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比如农业合作化,每一两年达到一个高潮,一个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就很快变化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的高级合作社。如果我们稳步前进,巩固发展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做得更好。1958年大跃进时期,先进合作社没有得到巩固,人民公社广泛建立。因此,它们不得不在20世纪60年代被归还。——引自《邓小平选集》(第二卷)
请问:
(1)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什么过程?
(2)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总结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和危害。
(3)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起点。改革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
解析:熟记这段历史,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概意思,轻松自如地回答。
回答:
(1)相继建立互助小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和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运动发起于1958。
(2)锁定生产资料所有权:“一大公司两大公司”,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共享程度,严重脱离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
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平均、自由调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
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损害了生产力,给农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3)出发点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促进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和发展要实事求是,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12,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于台湾省的问题,请回答:
(1)近代台湾省人民为抵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国提出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来早日解决台湾省问题?
(3)“一国两制”在台湾省问题上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针对台湾省和国际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运用历史知识写一篇短文,维护团结,谴责分裂。
解析:结合历史知识,我想到1894-1895年甲午战争后的《马关条约》。随笔附后。
答:(1)《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省人民组织起义军抵抗日本侵略占领;在日本占领台湾省的50年中,台湾省人民一直为回归祖国而斗争。
(2)发表告台湾省同胞书(以下顺序不能颠倒),宣布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建议两岸通航、通邮、通商、探亲。停止炮击金门。主张双边互惠谈判,在两岸实行“一国两制”。
(3)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和台湾省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文章如下:(示例文本)
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陆和台湾省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是海内外人民的愿望,符合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台独分裂不利于海峡两岸的发展进步,也不利于世界和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合作,大陆的经济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台独不利于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