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佛,乐山还有一个地方历史更悠久,以汉武帝命名。它在哪里?

据悉,岷江、青弋江、大渡河因暴雨水位迅速上涨,乐山大佛脚趾被淹。据说乐山大佛上一次被淹是在70年前。可见洪水将至,乐山大佛也因此成为热搜榜。

其实乐山除了大佛,还有一个历史更悠久的地方,就是犍为县。说出来不要信。这个名字很有名,其实源于汉武帝。那么,当时那么偏僻的一个小地方,为什么会让武帝如此关注呢?

秦朝并没有真正臣服于西南夷。

公元前316年,秦朝灭司马厝,建立蜀郡,包括现在的乐山地区。但蜀郡南部居住的多为西南彝族部落,秦未在乐山设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还开通了武赤路,安排官员到蜀郡以南,打算在那里归顺西南夷。然而几年后,天下易主,汉朝建立。

秦时犍为郡属巴郡。

一杯柠檬酸酱拉出一个夜郎国。

汉朝初年,前三朝皇帝忙于巩固政权,无暇顾及西南地区。直到汉武帝即位,才开始致力于开疆拓土。平定东越后,范阳命唐萌去南越打探虚实。唐萌很惊讶南越王用水粉招待他,于是假装很感兴趣,问他水粉的来源。南越国王不知道他的意图,就随口告诉他,它来自西北的张克河。

蜀地葫芦酱转卖到南越。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唐萌回去后,经过一番打听,原来这种浆糊是四川的特产,当地人卖给夜郎国,再由夜郎人通过张克江转卖给南越。于是,他马上上表,要求打通夜郎,然后顺流而下,攻占南越。

夜郎改为犍为县,成为汉武帝探索西南的桥头堡。

汉武帝派唐萌出使夜郎,在唐萌的游说下,夜郎同意归属汉朝。汉武帝喜出望外。公元前135年,夜郎改为犍为郡。然而20多年后,汉武帝忙于攻打匈奴,西征暂时告一段落。当时他对犍为县的要求是能自保。卫青和霍去病赶走匈奴后,汉武帝又把目光转向南方,准备再次探索西南夷。

到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定了南夷和兰,并增设了郡。原夜郎国被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被划入新建的张克郡。同时汉武帝重新划分犍为县的行政区域,从夜郎到十二县,达到其历史上最大的规模,包括博道(今宜宾)、江阳(今泸州)、舞阳(今彭山)、南安(今乐山)、资中(今资阳)、富县(今合江)、富县。注意,这是犍为县第一次纳入犍为县。

西汉时期,犍为县达到了历史上最大的规模。

整个西汉时期,犍为县的管辖范围除了由南广北移至步道、舞阳之外,没有任何变化。

东汉以后,犍为县不断萎缩。

到了东汉107年,朱棣、唐郎、李严、汉阳被剥离出犍为郡,立为诸侯。犍为县,内部增设汉安县(今内江市),复县改称。

东汉时期,南方四郡被划为诸侯国。

公元214年,刘备攻陷益州,为了照顾所有大臣,益州各郡再次细化。此时犍为郡只剩下道道、舞阳、南安、资中、牛坎五郡,当时的首任太守是李延。

三国时期,犍为县只剩五郡。

混乱的南北朝时期,犍为县一度被废弃,改称戎州,管辖范围也缩小了不少。

犍为县建立后,与乐山分合,故犍为县废。

隋朝建立后,经过长时间的萎缩,犍为县的辖区重新纳入南光和诸提。但是,这个行政计划,对于今天的犍为县来说,是最重要的时刻。沉寂千年后,终于升级为犍为县。

隋朝时设立犍为县,脱离乐山。

不过这次麻烦了,乐山和犍为县要分开了。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乐山算是犍为县之父,那么犍为县就是犍为县的爷爷。现在龙游(今乐山)划入眉山县,也就是说乐山被别人收养了。犍为县该怎么办?既然我以我爷爷的姓氏为犍为县,犍为县当然想和我爷爷在一起。所以在一起八百年后,犍为县和陇右(今乐山)被迫分开。

唐朝建立后,犍为县改名为戎州,乐山所在的眉山县改名为史。在唐高宗时期,也许是因为犍为县生孩子太难了,爷爷不在了,不如把他送回乐山父亲的怀抱。由此,犍为县被载入史册。

唐朝时期,犍为县重回乐山父亲的怀抱。

也许唐玄宗忘不了犍为县。他见犍为县已归乐山,曾改称史为犍为县。然而,仅仅10年后,他的儿子唐肃宗继位后,他改称犍为县史。从此犍为县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犍为县是犍为县最后的圣地,见证了乐山大佛的落成。

一杯川葫芦酱拉出了夜郎古国,于是汉武帝动了西征的念头,将其命名为犍为县,成为攻打西南夷的桥头堡。大业成,汉武帝特拨12郡,表彰犍为郡的贡献。之后犍为县几经易手,辖区越来越小。犍为郡的建立加速了犍为郡的灭亡。

同时,乐山大佛工程开工。遗憾的是,犍为县见证了西南民族的大融合,却没有机会看到另一个奇迹乐山大佛的落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幸运的是,犍为县历经千年风雨,终于得以保存。它是犍为县最后的圣地,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两千多年前汉武帝西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