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弘治年间
朱祐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朝第九任皇帝,唐宪宗第三子,萧慕纪太后所生。在位期间,他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政事上的腐败,驱逐汉奸,在政事上苦干,下大力气治理国家,驱逐朝廷汉奸,任用王恕、刘大侠等清廉大臣,使明朝的盛世重现。史称“弘治中兴”,36岁因病早逝。寺号孝宗,谥号大田,明道程春中正文生,神武知仁大德靖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贵妃病逝,宪宗因悲痛于八月去世。朱祐樘王子于9月1日继承了王位。孝宗即位后立即逮捕了礼部左侍郎李子省的大宦官梁芳,使得文武百官相互庆贺。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治,撤换成化所有通过贿赂、阿谀奉承发财的官员。改革从内阁开始,去掉了以外族齐万安为首的“纸糊三阁老人”。同时,孝宗起用了一大批正直、有才能的人。成化年间,王澍、永利、马文升等官员因直言不讳而被贬;徐普、刘坚、谢迁、李东阳等先贤。为在钱建殿,朝宫俱新,称朝清之令。
弘治五年(1492),宿松河淤积泛滥。孝宗下令工部侍郎关旭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才完成。从此,宿松消除了洪水,再次成为鱼米之乡。
鉴于前朝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孝宗严控宦官,东昌和韦锦益不敢再独断专行,只能保住饭碗。所以锦衣卫的几个指挥官,一般都是法律公正,处罚宽大。这是明朝中后期其他朝代少有的现象。孝道力求节俭,以敕令减少宫廷的开支和祭祀,不建大建筑,主张节约开支,减轻人民负担。他多次下诏,禁止宗室、勋戚侵占民地、杀戮百姓;还多次发函减免一些地方的夏税和秋税。这些都非常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正统、成化时期,农民起义不断,几次势头都相当强劲,但弘治几乎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由于童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体弱多病。然而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每天都来早朝,还重开午朝,让大臣们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重新设宴讲学,向大臣们请教治国之道。孝宗还开了文华堂,讨论政治。其作用是在前朝和后朝的闲暇时间,与内阁讨论治国之道,共商政事。孝宗皇帝的勤奋终于有了回报。弘治朝是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当时吏治清明,贤人任用,官僚克制,政府勤政,提倡节约,人民休息。被历史学家称为“弘治中兴”。孝被誉为“勤俭节约,勤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