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天然植物可以染色?
在古代,使用的颜料不仅来自植物;同样来自矿物,篇幅太长,只谈植物部分。中国古代使用的植物染料种类繁多,按化学性质和染色方法分类,包括直接染料、碱性染料、媒介染料和氧化还原染料。直接染料和碱性染料栀子是古代中原地区使用最广泛的直接染料。《史记》中有“千亩花”的记载,...个个都像千家万户”,可见秦汉时期栀子花染非常盛行。栀子的主要成分是京尼平苷,是一种黄色素。可以直接染在天然纤维上,也可以煮后直接染在丝绸上。媒染~茜草是我国古代文字记载中最早的媒染植物染料之一。《诗经》曾经描写过茜草的种植,谈到过用茜草染的衣服。利用媒染剂形成不溶性色淀并固定在纤维上,具有良好的耐洗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红色丝绸和长寿绣袍的底色,都是用茜素和含铝、钙的媒染剂染的。除了茜草,还有《唐本草》记载的苏芳木,也是古代主要的媒染。这种盛产于中国古代两广、中国台湾省的乔木木材,含有“巴西苏木”红色素,与茜素一样,铝盐带红色。尔雅中的“紫油”是古代用来染紫色的媒染染料。紫草含有紫草素。能染成黄色的媒染染料比较多。例如,三叶草含有木犀草素,它可以用绿光媒染亮黄色。在古代,特殊的三叶草(古代称为“虎杖”由虎杖染色)被用作官员的配饰。槐米的花蕾——槐米在古代也是染黄的重要媒染染料。桑葚皮“煮汁久了可以染成棕色。”黎蒴栲和柘木中含有的色素叫苯丙酮,染出的织物在阳光下呈黄色带红光,在烛光下呈艳红。这种神秘的光照色差使其成为古代最高贵的颜色染料。《唐六典》记载“柘木黄袍为隋文帝为听朝所制,至今视为墟”,明代亦“奉天帝”。这种服装颜色体系后来传到了日本。中国古代使用的铝媒染剂除了天然明矾外,还用富含铝盐的香椿和香椿灰作媒染剂,宋代用含铝盐的大玉岭河来媒苏方。橡木(即橡木;和中国特产五倍子,都含有焦性没食子单宁;柿子和冬青叶含有儿茶酚单宁酸。单宁直接用于将织物染成淡黄色,但与铁盐反应则呈黑色。古代多以黑色为平民服饰,秦汉时期“衣旗皆黑。”在将来,越来越多的铁媒染剂需要用来染黑色。到了六世纪,中国的劳动人民已经人工制造了铁媒染剂。含单宁的植物有鼠尾草和乌桕叶,也是古代记载的可以染成黑色的原料。其他的如橡木、石榴皮等没有记载,但都是解放前中国广大农村使用的黑色染料。兰草是一种天然氧化还原染料。蓝草含有靛玉红,用水浸泡后可染布,再被空气氧化成蓝色靛蓝。周代以前,鲜蓝草浸渍染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靛蓝经过发酵还原成靛白,青色可以用预先做好的蓝泥(含靛蓝)染出来,于是有了“青取之于蓝,绿更青于蓝”的说法。公元6世纪,北魏的贾思勰在《齐·姚敏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蓝草制作靛蓝的方法:“把蓝草在坑中倒着切开,放入水中”,用石头或木头住,使蓝草全部浸入水中,浸泡时间为“趁热隔夜,再冷隔夜”,然后过滤,滤液放入瓮中,“率十石缸”。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备靛蓝的操作记录。到了明朝,已经有五种蓝草可以制造靛蓝,而且人们已经观察到靛蓝染色后隐藏了红色火焰的颜色(天工吴凯),说明当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已经注意到了天然靛蓝中还有少量的靛蓝。其他染料红花是古代能染成红色的植物染料之一。秦汉时期就有“以种红蓝花为业”的人。红色和蓝色的花是红花,它含有一种叫做藏红花素的红色素和一种黄色素。藏红花素可以用碱液从红花中浸出,然后加酸就会发红色荧光。《奇姚敏书》中详细描述了从红花中浸渍和提取染料的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当时使用的酸是“小米米浆”、“醋石榴”等有机酸作为显色剂。在《天工开物》中,加入了乌梅作为着色剂。石榴、乌梅中的有机酸为多元酸,其发色效果优于“小米米浆”中的醋酸(多元酸)。中和时沉淀快,颜色纯正。要想剥下红花染过的织物原有的红色,只需“浸染丝”,滴上几十滴碱米灰,织物上的红色就会恢复。洗好的红水不丢弃,“藏在绿豆粉里”,以后需要时可以释放出来染红,“半滴不消耗”。除红花外,地黄和冬青叶也可用作基本染料(齐姚敏书和本草纲目)。图片参考:I 167 . photobucket/Albums/u 158/may data/Garden/Plant色素。
比如山竹,放在水里煮会变红,布放在水里可以染成红色。比如有一种蓝酱果,正确的名字忘记了。也是把果子煮开,然后去渣染布,做成蓝布。(但是那些蓝色好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