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有哪些非遗村镇?
5月26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湖北省第一批非遗特色村镇名单的通知》,确定以下10个村镇为湖北省第一批非遗特色村镇:
武汉市江岸区庆忌民俗街
襄阳枣阳琚湾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
屈原故里,宜昌市秭归县。
荆州市荆州开发区幸福村(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鄂州市梁子湖区赵山镇
咸宁市赤壁市杨楼明清东明石板街
黄冈市黄梅县五祖镇
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昌盛街
周恩恩史土家族女儿城非遗特色街区
潜江市浩口镇
武汉市江岸区庆忌民俗街
庆忌民俗街西邻武汉最著名的商业街江汉路步行街,南接武汉旅游文化景观大道中山路,地理交通环境优越。一批国家级、省级汉派非物质文化项目定期在庆忌街演出,一批汉派文化传承人逐渐聚集在庆忌街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以庆忌街为核心的汉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庆忌民俗街汇集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汉族传承人,包括汉绣、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湖北小曲、武汉杂技、木偶戏、热干面制作技艺、老桐城豆皮制作技艺,包括汉绣、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湖北渔鼓、湖北道情、湖北皮影戏、武汉相声、武汉剪纸。如今,“湖北大鼓”、“单簧管”等非遗表演融入街头,民间手工艺花车、中庭等非遗互动展示也成为重要景观,深受武汉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襄阳市枣阳市琚湾费祎镇
二叔镇,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因二叔居住而得名。这里是著名食品“保利碗酸面”的发源地,其传统工艺加工已有200多年历史。有龙灯舞、锣鼓、花鼓戏、蚌壳舞、秧歌、评书、莲花圈、踩高跷、划船等传统民间艺术,深受群众喜爱。
2013碗状酸浆面制作工艺入选襄阳市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万程镇组织了“舌尖上的古老土地枣阳镇酸面祖湾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组织民间文学传承人进行传统文化表演,以龙灯、锣鼓、花鼓戏、蚌壳、秧歌、评书、打莲花钟、踩高跷、划船等为代表。
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的无形胡同
屈原故里独一无二的非遗弄堂,建于2021,1。拥有22个非遗展厅,免费进入端午节(屈原故里的习俗)等22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沉浸式体验项目,传承人30人。巷子里670多件非遗传统技艺手工制品,通过现场展示、文化创意研发、销售、沉浸体验等多种形式,实现了非遗项目的现场传播。
屈原故里非物质遗产胡同开通后,迅速成为宜昌、秭归游客打卡的地方。作为文化旅游一条街,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凤凰卫视等20多家电视媒体,中新社、新华社等6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200余次。一大批非遗项目、传承人和非遗产品脱颖而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荆州市荆州开发区幸福村
(荆楚非物质技能遗产学院)
楚文物研究所现有12个场馆,包括漆文化展示馆、楚漆技艺展示馆、漆大师作品展示馆、楚地勤生产基地、传统楚漆器生产基地、荆佐楚生活体验馆等。有楚漆画技艺、秦楚、鹰风筝坊、应城陶土、淡水贝雕、楚简牍制作技艺、荆楚刺绣(楚绣、汉绣)、葫芦烙画、雕花剪纸等荆楚非遗作坊。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学院的建设过程是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型案例。该项目已从开发区行政村的工匠作坊打造成为江汉平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平台,既加大了乡村振兴和特色村镇建设的力度,又打造了依托非物质传统资源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被国家、省、市列为各类示范教育基地和重点规划项目。
2010至2010,赵山镇文化氛围浓厚。现有艺术团队13个,打击乐队32个,包括书法、花龙舟、莲花船、玉环木雕、柯桥村排子锣队、童有村龙舟队、洞井村复兴艺术团、鄂州青年楚剧团、梁子湖春雷楚剧团。2021,马史镇荣获“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马什镇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着力打造“一个文化园、一批农家书屋、一批文艺工作者、一批文化设施、一个书法协会”的“五位一体”文化服务平台。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交流、非遗展演等活动,传播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让非遗“活起来”。此外,以梁子湖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推动“非遗旅游”一体化发展。
鄂州市梁子湖区赵山镇
羊楼洞街区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明清石板街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全长1250米。文物古迹90余处,涉及非遗项目20余项,非遗遗址、商铺30余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壁脚壶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
阳东三面环山,丘陵起伏,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它以种植和制茶而闻名。茶产业“始于宋代,盛于清代”。是赤壁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享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世界第一茶乡的美誉。2014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4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咸宁市赤壁市明清羊楼东石板街
五祖镇是鄂东新兴的旅游小镇,黄梅小调、黄梅灯会、太极春宫、对联习俗、黄梅戏、黄梅花采摘、禅宗祖师传说、岳家拳、采茶戏、文曲戏等十余种非物质文化广为流传。近年来,五祖镇全力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祖镇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景区、乡村,积极动员和引导群众,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文化自信和传承保护意识。
2014黄梅县引进湖北吕雯集团,以吴族非物质文化旅游区为重点,以打造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依托非物质禅文化,建设了吴族非物质文化旅游区、东山梅文村、稻田天堂等20多个重大项目。
黄冈市黄梅县五祖镇
昌盛街建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大革命时期,长胜街成为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黄麻起义旧址、长胜街革命旧址群、鄂豫皖特区原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原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20处革命遗址。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建设部、文化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中宣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被定为重点镇和红色旅游名镇。
近年来,长生街景区还开设了红安刺绣、红安大埔传统纺织技艺、红安地方饮食文化、竹编技艺、传统酿酒技艺、根雕等非物质项目的作坊、传承基地、就业作坊等。而且这些地方都被打造成了一个整体,集非遗传承、产品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常年开展传承人技艺展示、现场指导、游客体验等活动,激发游客游玩兴趣。
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昌盛街
恩施土家族女儿城非遗特色街区有28个非遗项目。其中,9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恩施傩戏、南戏、土家族叶儿歌、土家族大柳子(鹤峰外骨)、土家族摆手舞、何江傩戏。(长江下江。)、利川灯会、制漆技艺(坝上制漆技艺)、恩施扬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14项:恩施土家族女儿会、十姐妹歌(哭嫁歌)、吹乐(建始南乡锣鼓)、川居民歌(鹤峰民歌)、乌森滕丝民歌(恩施乌森滕丝民歌)、滚龙巷、恩施戏、鹤峰六子戏、巴东唐剧、建始西戏。先后被列入曹公鼓(巴东)、恩施花鼓、高音山歌、恩施傩面具制作工艺、木胎漆装饰工艺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
依托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子,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建由农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组成的表演团队,为当地市民、外地游客和各国外宾展示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和市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乡镇演出、考察体验、民乐培训等活动。会定期进行。
恩施州恩施市土家族女儿镇,非遗特色街区
浩口镇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6个,其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骨干民间艺人132人。秉承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母性,先后建立了黔江民歌、高泰舞狮、江汉皮影戏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基地,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的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年,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近年来,浩口镇组织了4次黔江民歌传承保护展示活动、5次非物质文化节和第二届太极拳传统体育、传统武术推广展示活动。每年举办舞龙舞狮表演、“非遗传承人打元宵”、“百科知识大讲堂”,成功申报浩口年货、凹年糕、鳝鱼炒饭等独特的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