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网站
2.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程度。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中日签订了《中日和约》,俗称《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是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社会的极其重要的一步。第一,从领土上来说,日本占领了中国台湾省,这是继俄国之后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一个省。其次,在赔款方面,巨额赔款接近清政府总收入的三倍,远远超过中国的财政承受能力,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以主权为抵押举借外债,方便了外国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再次,在办厂方面,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满足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战前,列强在中国设厂是不“合法”的,现在却援引“利益共享”的片面最惠国条款,接连享受这一新特权。他们在中国“合法”经营许多轻工业,使用来自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加强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在开放口岸方面,《马关条约》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通商通航,开放了中国所有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江浙、四川到帝国主义。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对资本输出和世界分裂的需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甲午战争的失败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赔款和瓜分危机,将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深重的民族危机激起了新的民族觉醒,中国人民掀起了爱国救国运动的高潮。站在救亡图存前沿的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群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进行了以救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进行了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资产阶级国民革命。与此同时,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开展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这些爱国救国运动虽然都失败了,但是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强烈的爱国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