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理大发现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求解答
地理大发现是指文明国家的代表首次到达或了解了地球表面上所有文明国家未知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确定了地球表面已知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1】欧洲历史上的地理大发现,又称探险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欧洲舰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发展欧洲初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险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和地区。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精确测量经度,木质船体无法抵御船蛆的侵蚀,储存的食物不适合长时间航行,船上的卫生和生活条件非常恶劣。然而,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双重驱动下,这些人的探索极大地扩大了已知世界的范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的文化和贸易交流开始大大增加,殖民主义和自由贸易开始出现。这一时期欧洲的快速发展为其超越亚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新航路的发现也对数百年后世界各大洲的发展产生了长远影响。对于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地理发现的影响是复杂而矛盾的。欧洲国家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商业和贸易的迫切需求刺激了探索时代的开始。最初的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一条从西欧到亚洲的海上航线,带回东方香料。因为从陆地到亚洲的旅程很长,商队必须穿越亚洲的许多地方;当时欧亚之间的贸易被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意大利商人垄断。自古以来,西方就有两条通往东方的贸易路线:一条是从埃及和伊拉克出发的海上路线,另一条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陆上路线。作为陆路,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始于东地中海西岸(主要是亚历山大、大马士革、阿勒颇等城市)和黑海沿岸。从这些地方出发,经里海南部进入亚洲,经过巴格达。它分为几个分支,穿过内陆地区,然后在咸海附近汇集。在中亚的布哈拉,我们开始分支到印度的德里和阿格拉。经过布哈拉,到达帕米尔高原北部的撒马尔罕后,丝绸之路再次分叉:向北通往阿拉木图,向东穿越中亚,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中国Xi安。在大部分时间里,穆斯林控制了通往东方的所有贸易路线。所以西欧国家不得不在路上抛弃“丝绸之路”,在海上探索。这为他们日后的地理大发现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权力统治下的“强大”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可以完全自给自足。此外,由于当时航海技术有限,航海探险异常艰难,人们很少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处于强大帝国的光环之下。与欧洲的航海探险相比,当时中国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完全不同。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一是安抚东南亚诸国,“以柔克刚”;二是寻找惠帝的许可,这在《明史》中可以得到验证。第三,与印度各国建立联系,从而从腹背夹击帖木儿帝国。此外,近代郑和研究者还总结出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设立据点等待风向从南亚转向西方,开辟新的航路,让海外国家在中国“客串”等等。郑宜君认为,郑和下西洋建立了亚非和平的国际局面,促进了亚非国际贸易的发展,传播了中国的文化,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海外知识。此外,他还指出了郑和下西洋的局限性,认为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带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利玛窦曾评论说,“中国的皇帝和人民从来不想发动侵略战争”,因为他们“满足于他们所拥有的,没有征服的野心”。这也体现在1998的《国家地理》杂志命名的千年世界名人航海家。其中郑和是东方唯一入选的人,入选的主要原因是他从未公开表达过对殖民主义的期待。从郑和下西洋的上述目的来看,地理大发现不可能发生在中国。欧洲是通过不断扩张来实现自己的资本主义发展,获得大量财富,而中国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时期。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中国人民始终处于大国意识中,沉迷于东方帝国梦。这就是为什么地理大发现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看看葡萄牙探索世界的目的就不难想象它的伟大成就了。葡萄牙探索东方的欲望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寻找一条新的获取香料的路线,以替代可能因政治环境而随时停止供应的陆路贸易。货币主义者认为,开启探索时代的主要原因是欧洲贵金属的急剧流失。欧洲的经济建立在金银流通的基础上,货币短缺会导致欧洲经济萧条。另一个因素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国家在收复失地的运动中与穆斯林国家进行了多年的斗争,半岛上的基督教国家迫切需要寻找海外盟友来抗衡当地的伊斯兰势力(如传说中的约翰神父),从而打破伊斯兰教的制约力。此外,欧洲人通过从阿拉伯人手中重新获得的古希腊地理文献,第一次对非洲和亚洲有了大致的印象。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欧洲人最先探索、发现了新大陆,做出了地理大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是远洋航海的硬件基础,当时的中国明朝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条件。而中国当时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驱使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宣示中国的威望”。事实上,郑和下西洋确实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为了“宣示中国的威望”,他花的远远多于得到的。需要强调的是,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时,政府大多限制海上贸易,所以国人对海运业知之甚少。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几乎没有大的岛屿。只能是从东南亚到南亚的一条出路。所以发现新大陆并不容易,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