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音乐
楚五儿是民间乐器之一,是中国器乐的活化石。它可以通过三个孔吹出五个音符和六个音符,这是中国音乐的骄傲。叶尔西的音乐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说,他的音乐不是给别人听的,而是他与自然交流的一种手段。
叶尔西老人是喀纳斯湖畔图瓦唯一一个既会制作又会演奏这种乐器的老人。他从13岁就开始学打楚五儿。完全掌握它需要七年时间。老人在世的时候,自己写了几十首,自己编曲。景区开放后,老人经常表演和播放《喀纳斯湖的美丽浪花》、《雄伟的阿尔泰山》、《黑马漫步》等歌曲。他的楚吾尔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被世人所知,并在近五年随着喀纳斯景区知名度的扩大而不断完善。
为了让这种独特的地方民间音乐和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老人还努力训练儿子掌握演奏这种乐器的技巧。遗憾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继任者只能简单模仿。土瓦人聚居的布尔津县也非常重视草笛的制作和演奏。2005年,县委宣传部整理了额尔德老人演奏的18曲谱,动员额尔德老人吸收8名蒙古族、哈萨克族儿童学习草笛的制作和演奏技艺。
2005年6月5438日至10月,额尔德西老人应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心和中国音乐学院的邀请前往北京,在那里参加了专门为土瓦传统乐器楚吾尔举办的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在此期间,额尔德西在中国音乐最高学府之一的中国音乐学院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学术研究演出,在北京音乐界引起轰动,引发了库尔研究热潮。中央电视台为此制作了一部专题片,以期弘扬古老的少数民族音乐。
2006年6月5438日+2006年2月25日,叶尔西老人因能演奏濒临失传的传统图瓦乐器楚吾尔,被誉为图瓦人音乐的活化石。
他于下午10左右因肺癌晚期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68岁。呼麦是一种喉头艺术,演唱者运用特殊的发声技巧同时唱出两种声音,形成一种罕见的多声部形式。歌手运用屏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浓重的气泡声,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巧妙调整口腔共鸣,加强和集中泛音,用金属音唱出透明清晰的高音,获得极其美妙的音响效果。事实上,俄罗斯流行的男歌手,天才歌手,被称为海豚王子的维塔斯也是这种唱法的一种类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呼麦和海豚音表现出来的金属盘罕见的高音属于泛音,并不是真正声带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呼麦用低音激发泛音;海豚音用假声刺激泛音,真假难辨。还有,口腔共鸣的运用恰到好处。正如唐代大理寺评论家孙光说的:“许多声音的音调使听者只听其中的一个。耳有主,心系情,与心和谐。当然是后来的事了。”晋成公隋在写道:“这声音是真的不假,所以你不需要借东西。亲近身体,服心抗气。动的嘴唇是弯的,嘴是有声的。触摸课堂,感受事物,跟着歌曲一起唱。大而不重,薄而不重。清晰而强烈的于笙,优秀的于跑,和谐的于竖琴。玄妙足以理解精神,精妙足以衡量深度。收楚之哀,存北之奢。洪水缓解是因为炎症和干旱,抗亢奋是因为重阴。唱歌导致各种变化,音乐运用不当。开心又快乐,悲伤又隐藏。散了就绝了,大方就大方。许湾约好了,旅游好了,复杂又刺激。爱情可以用思想来逆转,但心是悲伤的但不是受伤的。八音之和,实无不足。”形容的很贴切。
关于呼麦的出现,有一种奇怪的说法:远古先民在深山中活动时,看到河流分支,瀑布坠落,山歌山谷呼应,几十里都听得到,于是模仿,产生了呼麦。在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族中,至今还流传着呼麦。呼麦的曲目因为特殊唱功的限制,并不是特别丰富。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唱优美的自然风光,如《阿尔泰山颂》、《额布河水》;二是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如“布谷鸟”、“黑走熊”,保留了山中猎猪时期的音乐遗存;三是赞美良马草原,如“四岁海马”等。就其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会唱一些短长调的歌曲,这样的曲目不多。从呼麦传说和曲目主题来看,“喉声”的演唱形式是古代山地狩猎文化时期的产物。从发声原理来说,呼麦应该算是一种特殊的人声形式。如前所述,古代的图瓦人、蒙古人等狩猎民族参加狩猎和战争,都要在战斗前放声歌唱,狩猎成功后会发泄情绪,热情地载歌载舞。在铺天盖地的通话声中,自然产生空灵的泛音效果。显然,人们试图巧妙地将几种声音或复调移植到一个人身上。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创造出了这种奇特的声乐形式。据音乐学家考证,我国许多古籍(包括《诗经》)中记载的一种北方草原民族的歌唱艺术——“萧”是“呼麦”的原形。这样,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如果这个推论成立,将从人类复调音乐文化发源地的基本部分改写世界音乐史。可见,中国,这个一直被认为是复调音乐的东方,其实可能是西欧复调音乐的母体和发源地。呼麦在内蒙古草原已灭绝100多年,在新疆阿尔泰地区蒙古族中也濒临灭绝。因此,抢救、发掘和发展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传承河红场这一古老、神奇、高超的蒙古族声乐艺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喜的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内蒙古艺术界的有志之士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渠道学习呼麦艺术,进步很快。其中,秦丝·毕力格、张兆祥、吉日·穆图、宝力道、宝力达表现突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一直活跃在国内和国际乐坛(先后出访日本和澳大利亚)。其中,秦丝·比利格尔受聘在中央音乐中心讲课和示范表演,他们的录音和录像曾多次在国内外各种学术研讨会上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