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什么?

《四库全书》的全称是《钦差御览四库全书》,是由纪昀等360多名高官、学者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3800多人抄写而成。历时十三年编撰而成,分为经、史、书、集四部,故名四库。藏书3500余册,7.9万卷,3.6万卷,约8亿字。当时乾隆命人抄了七本《四库全书》,命人藏在全国各地。

乾隆时期,清朝的政治经济处于鼎盛时期,学术研究也因为朴学的兴盛而繁荣。大量学者按照汉儒的训诂方法研究古籍,深感有必要将古今著作汇集成册,以备审阅。为了加强文化统治,清帝高宗·李鸿欲限征以导时局,于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下令建立图书馆,编纂《四库全书》。

扩展数据:

《四库全书》的编纂既保存了先人的文化遗产,也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类似“焚书坑儒”的文化浩劫。在全国范围内,到处搜所有的书,这叫集中编。其实就是大烧和文字狱。任何与朝廷的理念、观点、制度相违背的东西,都会以“忌讳”的名义烧掉。

十年之后,《四库全书》写成了79337卷。同时烧毁“禁忌”书籍710000册,成功销毁比例为1:10。65,438+00本书被烧毁,65,438+0本书留在《四库全书》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