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1.目前,我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
“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继续快速增长,从2006年的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0亿吨标准煤,增长64.4%。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的6.5%,总用水量占世界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达到70%、60%和90%。
国际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及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过去几年,中国主要资源消费占世界增量的比重,包括能源、煤炭、石油、钢铁,均居世界第一,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巨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
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占总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耕作方式等原因,农业用水利用率不高,渠灌区仅为30%-40%,井灌区仅为60%,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
3.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环境被严重污染破坏?
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单位GDP SO2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世界第二,日用水量和日均污水排放量世界第一。有机污水排放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印度排放量的总和,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倍以上。
4.环保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大?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进展缓慢,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和污染的速度。重点环境治理项目效果不佳,容易出现重复。尽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总投资有所增加,但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仍然很低。
中国环境问题与管理资深专家、新中国环保局首任局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先生认为,中国环境保护的阶段性任务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006年4月,他出席了同济-汇丰未来领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的开幕论坛,并表示“25年来,环境保护计划中设定的目标从未完全完成”。
环保投入不足导致历史欠账大,有限的投入使用效率不高。此外,环境污染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污染物数量大、污染类型复杂,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
第二,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经济指标?
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一直被放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位。长期以来,经济指标成为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使得党政领导过分关注GDP的增长,甚至不惜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短期经济增长。
由于政绩考核中缺乏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明显约束,地方政府对资源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很难在预算中拿到环境保护的配套资金。此外,社会资本投入有限,使得我国环保投入长期不足。
2.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当前的国际市场分工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工厂,在国际市场上承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高劳动强度经济的产业转移。多年来,经济增长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道路,经济总量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的基础上的。?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据估计,全国70%的烟尘排放、90%的SO2排放、67%的氮氧化物排放和70%的CO2排放来自燃煤,是造成我国煤烟型大气污染和酸雨污染的重要原因。?
扩展数据:
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伴随着快速发展的一次能源消耗的急剧增加,其中大部分是燃煤。
就像其他东亚国家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靠出口拉动的;但在注重提高工业生产率的情况下,基本没有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生物资源方面,中国制定了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以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和栖息地。
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有不同的统计:国家环保总局指出,2004年污染损失达到GDP的3%;另据估算,环境损失达到GDP的5-10%,每年死于大气污染的人数达到35.8万人。
据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证实,政府不会再次发布绿色GDP数据。华尔街日报表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的估计数据阻碍了地方官员的绩效评估和形象,这是有争议的,过于敏感,并遭到了地方政府官员的抵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环境